歲月的流逝,許多過往的事情在我的腦海中蕩然無存。但在東姚村中那個種滿果樹的庭院,時不時閃現在我的記憶中。甚至,我一段時間想起來,竟渴望自己擁有這樣一個庭院,擁有這樣一個心情舒暢的鄉下庭院,擁有這樣一個“桃花源”。
那個庭院不是我家的,是東姚村奶奶娘家的庭院。正因為有這點親戚關系,我才得以經常光顧。奶奶以她絕對的權威擁有這個庭院的一部分自主權,自從晉南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我就頻繁出入這個庭院,因為我們家牲口就喂養在這里,我們家從生產隊分的農具就放在這個庭院中的牲口房中。
庭院的主人是我被喊為“老虐”和“呀”的兩位長輩,也就是說一個是奶奶的母親,一個是奶奶的弟弟(他終生未婚)。他們對我很親熱,雖然我不是他們至親的親人,但生活還是把我們拉扯到了一起。自從我離開東姚后,我就再也沒有見過他們。按照他們的歲數,應該早就不在人世了,但我依舊記得他們的容貌。就是東姚村的幾個比我年級小的親戚還能想起他們,更遑論我。
說了這么多,其實這個庭院就是我的那個小果園。這個庭院是我們家院子的兩倍還要多,除了東北角三間土坯房和南邊兩件牲口棚就是大大的院落。院落中種了三棵蘋果樹、四棵桃樹,四株葡萄和一株李子樹,除了沒有梨樹,幾乎擁有所有晉南農村當時所有的果樹。當然院中角落還有一些梧桐樹,因為不是果樹,我就不提及了。所以我稱它為小果園毫不為過,不僅果樹的樹種多,而且樹的個數也多,是我們普通庭院的幾倍。只是我偶然疑惑,為什么沒有梨樹,是他們也對古詩詞有研究嗎?是害怕梨樹而多了“分離”,抑或是因為我們家種了梨樹而他們就不愿在自己庭院中種此樹了。就是這個庭院的十二株水果樹,足以讓我記憶深刻。
我根本沒有想到,從開始經常光顧這個院落也是我在東姚村呆的最后兩年,我經常利用給自家牲口鏺草,然后送到這個“老虐”的庭院中來,看這些果樹的成長,也可以順便吃到這些美味。“老虐”和“呀”種的這些果樹,自己吃的很少,最多是給我們這些孩子吃。而我就是他們喜歡的、輩分最小的孩子。可以想想,在那個貧困的年代,這些水果對我們的誘惑力是多么大。他們這個庭院對我的誘惑力太大了,不僅是可口的水果,還有樹的綠、花的艷,滿庭芬芳。三棵蘋果樹、四棵桃樹都并不是一樣的品種,三棵蘋果樹有金帥、五星和秦冠,四棵桃樹有毛桃、大毛桃、水蜜桃、黃桃。只有四株葡萄是一樣的品種,可能是葡萄當時在我們晉南就這樣一個品種吧,不像現在多的數都數不過來。
春天,在這個庭院中,生機盎然。春風吹過,各種果樹抽出了新的枝條,一個個枝條上吐出了像麻雀嘴一樣形狀的嫩芽。這樣幾天過后,嫩芽變成了嫩綠的葉子,接著變成深綠色的葉子。再過幾天,又長出了一個個粉紅色的花骨朵,春天的陽光一照,花骨朵競相開放。在藍天白云之下,這些果樹的花漂亮極了。但對于桃樹,花開的速度似乎比葉生長的時間更早,粉紅色的桃花緊緊抓住了我的眼球。它們艷麗的花朵吸引來一只只蜜蜂“嗡嗡”飛來,采擷這春天的甜蜜,順便為這些果花授粉。一只只“嘰嘰喳喳”的鳥兒飛來了,它們也來湊熱鬧來了,從果樹的一個枝頭跳到另一個枝頭,像是在為這些果樹的花兒獻歌。它們是和這些漂亮的花兒一起迎接春天的到來。
夏天,果樹的葉子一天天變得更加寬大,顏色一天天變得更加深綠,樹上掛的果子一天天變大。枝繁葉茂使整個庭院陰涼,中午偶爾我們在樹下乘涼,樹葉婆娑中透來一絲絲的陽光,倒是給樹下增加了光亮。那樹葉間懸掛著一個個正在長大的蘋果,還是給我們巨大的誘惑。“老虐”和“呀”告訴我說,這階段的果子還不能吃,蘋果是酸的、李子是澀的、桃子是酸澀的。我們只能眼巴巴地等待秋天的到來,等待那個碩果累累的時刻到來。只有四株葡萄卓爾不群,一到夏末,它就讓我們垂涎欲滴。當然,我們還是可以吃到它的美味。
一到秋天,李子變成紫黑黑,桃子粉嘟嘟地向我們示好。此時葡萄已經完成了碩果累累的使命,只有葡萄如虬龍一般盤在桿架上,葉子已經泛著黃色。“老虐”和“呀”這個時節總是滿臉掛著笑容,歡迎我們一次次叩開院門,然后為我們摘下誘人的李子和桃子,讓我我們吃個肚子圓。我當然樂此不疲了,總是找著借口走進這個庭院。秋末,蘋果果面有青綠變成了紅色,果肉也脫去了酸澀。一個個掛在樹枝上,白里透紅,“綻放”著秋天的色彩。我們可以一次幾個接著吃,并且可以帶回家給父母吃。這個庭院中的歡樂彌漫到村子的東頭,一直蔓延到我的家里。
冬天,十二棵果樹全部進入了休眠期,葉子全部化作了泥土。葡萄的枝條被“呀”埋進了土里,害怕寒冷的冬季凍傷了它的枝條。蘋果樹、桃樹和李子樹對抗著呼嘯的北風。清一色的土黃色是這個果園唯一的顏色,墻、土、樹全部融為一體。在這個季節來到這個庭院,還能吃到蘋果。秋季豐收的蘋果一部分被“老虐”和“呀”藏在木箱中,他們把秋季帶到了冬季。他們會毫不猶豫拿出分給我們吃,等待我們吃他們收藏了稀少美味。我吃的時候偷偷看過他們,看到他們滿布皺紋的臉上舒展開來,并掛滿了笑容。
今天,又從我的腦海中牽出這段美好的記憶。那個庭院以及庭院中那十二棵果樹雖然經過了幾十年,我已經到進入不惑之年幾年了,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抹不掉它在我心中的影子,揮之不去。我對這個庭院以及庭院中的人和樹的感情,不是說忘就能忘的!
我一直記起東姚村中那個果園般的院子。
歲月的流逝,許多過往的事情在我的腦海中蕩然無存。但在東姚村中那個種滿果樹的庭院,時不時閃現在我的記憶中。甚至,我一段時間想起來,竟渴望自己擁有這樣一個庭院,擁有這樣一個心情舒暢的鄉下庭院,擁有這樣一個“桃花源”。
那個庭院不是我家的,是東姚村奶奶娘家的庭院。正因為有這點親戚關系,我才得以經常光顧。奶奶以她絕對的權威擁有這個庭院的一部分自主權,自從晉南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我就頻繁出入這個庭院,因為我們家牲口就喂養在這里,我們家從生產隊分的農具就放在這個庭院中的牲口房中。
庭院的主人是我被喊為“老虐”和“呀”的兩位長輩,也就是說一個是奶奶的母親,一個是奶奶的弟弟(他終生未婚)。他們對我很親熱,雖然我不是他們至親的親人,但生活還是把我們拉扯到了一起。自從我離開東姚后,我就再也沒有見過他們。按照他們的歲數,應該早就不在人世了,但我依舊記得他們的容貌。就是東姚村的幾個比我年級小的親戚還能想起他們,更遑論我。
說了這么多,其實這個庭院就是我的那個小果園。這個庭院是我們家院子的兩倍還要多,除了東北角三間土坯房和南邊兩件牲口棚就是大大的院落。院落中種了三棵蘋果樹、四棵桃樹,四株葡萄和一株李子樹,除了沒有梨樹,幾乎擁有所有晉南農村當時所有的果樹。當然院中角落還有一些梧桐樹,因為不是果樹,我就不提及了。所以我稱它為小果園毫不為過,不僅果樹的樹種多,而且樹的個數也多,是我們普通庭院的幾倍。只是我偶然疑惑,為什么沒有梨樹,是他們也對古詩詞有研究嗎?是害怕梨樹而多了“分離”,抑或是因為我們家種了梨樹而他們就不愿在自己庭院中種此樹了。就是這個庭院的十二株水果樹,足以讓我記憶深刻。
我根本沒有想到,從開始經常光顧這個院落也是我在東姚村呆的最后兩年,我經常利用給自家牲口鏺草,然后送到這個“老虐”的庭院中來,看這些果樹的成長,也可以順便吃到這些美味。“老虐”和“呀”種的這些果樹,自己吃的很少,最多是給我們這些孩子吃。而我就是他們喜歡的、輩分最小的孩子。可以想想,在那個貧困的年代,這些水果對我們的誘惑力是多么大。他們這個庭院對我的誘惑力太大了,不僅是可口的水果,還有樹的綠、花的艷,滿庭芬芳。三棵蘋果樹、四棵桃樹都并不是一樣的品種,三棵蘋果樹有金帥、五星和秦冠,四棵桃樹有毛桃、大毛桃、水蜜桃、黃桃。只有四株葡萄是一樣的品種,可能是葡萄當時在我們晉南就這樣一個品種吧,不像現在多的數都數不過來。
春天,在這個庭院中,生機盎然。春風吹過,各種果樹抽出了新的枝條,一個個枝條上吐出了像麻雀嘴一樣形狀的嫩芽。這樣幾天過后,嫩芽變成了嫩綠的葉子,接著變成深綠色的葉子。再過幾天,又長出了一個個粉紅色的花骨朵,春天的陽光一照,花骨朵競相開放。在藍天白云之下,這些果樹的花漂亮極了。但對于桃樹,花開的速度似乎比葉生長的時間更早,粉紅色的桃花緊緊抓住了我的眼球。它們艷麗的花朵吸引來一只只蜜蜂“嗡嗡”飛來,采擷這春天的甜蜜,順便為這些果花授粉。一只只“嘰嘰喳喳”的鳥兒飛來了,它們也來湊熱鬧來了,從果樹的一個枝頭跳到另一個枝頭,像是在為這些果樹的花兒獻歌。它們是和這些漂亮的花兒一起迎接春天的到來。
夏天,果樹的葉子一天天變得更加寬大,顏色一天天變得更加深綠,樹上掛的果子一天天變大。枝繁葉茂使整個庭院陰涼,中午偶爾我們在樹下乘涼,樹葉婆娑中透來一絲絲的陽光,倒是給樹下增加了光亮。那樹葉間懸掛著一個個正在長大的蘋果,還是給我們巨大的誘惑。“老虐”和“呀”告訴我說,這階段的果子還不能吃,蘋果是酸的、李子是澀的、桃子是酸澀的。我們只能眼巴巴地等待秋天的到來,等待那個碩果累累的時刻到來。只有四株葡萄卓爾不群,一到夏末,它就讓我們垂涎欲滴。當然,我們還是可以吃到它的美味。
一到秋天,李子變成紫黑黑,桃子粉嘟嘟地向我們示好。此時葡萄已經完成了碩果累累的使命,只有葡萄如虬龍一般盤在桿架上,葉子已經泛著黃色。“老虐”和“呀”這個時節總是滿臉掛著笑容,歡迎我們一次次叩開院門,然后為我們摘下誘人的李子和桃子,讓我我們吃個肚子圓。我當然樂此不疲了,總是找著借口走進這個庭院。秋末,蘋果果面有青綠變成了紅色,果肉也脫去了酸澀。一個個掛在樹枝上,白里透紅,“綻放”著秋天的色彩。我們可以一次幾個接著吃,并且可以帶回家給父母吃。這個庭院中的歡樂彌漫到村子的東頭,一直蔓延到我的家里。
冬天,十二棵果樹全部進入了休眠期,葉子全部化作了泥土。葡萄的枝條被“呀”埋進了土里,害怕寒冷的冬季凍傷了它的枝條。蘋果樹、桃樹和李子樹對抗著呼嘯的北風。清一色的土黃色是這個果園唯一的顏色,墻、土、樹全部融為一體。在這個季節來到這個庭院,還能吃到蘋果。秋季豐收的蘋果一部分被“老虐”和“呀”藏在木箱中,他們把秋季帶到了冬季。他們會毫不猶豫拿出分給我們吃,等待我們吃他們收藏了稀少美味。我吃的時候偷偷看過他們,看到他們滿布皺紋的臉上舒展開來,并掛滿了笑容。
今天,又從我的腦海中牽出這段美好的記憶。那個庭院以及庭院中那十二棵果樹雖然經過了幾十年,我已經到進入不惑之年幾年了,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抹不掉它在我心中的影子,揮之不去。我對這個庭院以及庭院中的人和樹的感情,不是說忘就能忘的!
我一直記起東姚村中那個果園般的院子。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