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生活的快節奏。大家都在忙碌著,也在忙碌中收獲屬于自己的東西。而現代社會給人們造成的影響是更多人的心浮氣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可很多人有夢想,有追求,不滿一直碌碌無為的忙碌,想靜心思考,想靜心學習,包括看書,或繼續深造。可更多人在現代社會的忙碌中迷失了自己,每天忙碌,除了忙碌之余的空閑,也在娛樂中虛度了。從這一層面來說,現代社會確實有各種因素影響著我們,讓我們難以靜下心來。
說實話,做很多事情,特別是學習積累,對自己有營養的事情,確實需要保持一種內心的寧靜,不然是絕對難以有收獲或成效的,甚至都無法開始。這樣久而久之,大家都覺得自己心是難以靜下來,也就不想努力去修煉內心,平靜內心。如果個人沒有太多追求,人生在這種平淡中度過也無所謂,畢竟人各有各的路,各有各的標準和要求。可要是有較大的夢想和追求,覺得自己無法平靜內心學習,又不想如此放棄,在這種糾結中度過就是一種令人難受的事情。
其實在現代社會,我們沒有必要太過苛求自己的靜心程度。也需要理性和用發展的眼光認識靜心的本質。靜心是我們想要達到的狀態,因為只有靜心,我們才能做我們想做的事情,特別是我們想要的追求學習。因為靜心,我們才可能把久違的那份狀態找回。可靜心是一種內心的奢侈品,想要什么時候完全靜心,除非有大的境界和人生深刻的領悟后的平靜,不然是很難有那種放之何時都覺得可以依托的靜心。于是在一般的人生狀態中,就只存在相對的靜心。在追求相對靜心過程中,靠的是我們自己的把握。
我自己本身就常覺得心難以靜下來,包括與一些步入不惑或知天命年齡人的交流中也感覺到他們難以靜心的煩惱。可我依然有靜心的時候,畢竟是在學校求學這么多年,練就了一定的靜心的本領,當然這種靜心的時候多是一段時間的人生目標追求比較順利之后的一種滿足感成就了一時的靜心。可更多時候,無法靜心困擾著自己。面對這種情況,我并非都繳械投降,在浮躁的無所作為中把時間度過。我會尋找機會,我會做些嘗試,我會從簡單的事情做些積累能夠靜心所需要的成就感,反正我會努力著。
在相當的一段人生歷程中,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為什么不能做到靜心,究竟是生活的不順,讓自己期待的靜心難以尋覓影子,還是自己調試心態,調整狀態的能力有限,或是其他原因。可慢慢的我發現,其實人生的狀態,特別是步入成年,無法靜心就是一件普通而正常的事情,并沒有太多的需要自我的反思。認識到不能靜心也就意味著個人在成長,因為只有意識到自己不能靜心就說明了一人開始思考問題,開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既然不能靜心,就說明相對過去的靜心,也就說明了一人思考的問題的更多。如果剛步入成年,沒有經過社會的錘煉和摔打,沒有一二十年心境的練達,就能夠始終保持一種靜心的狀態。那只能說明兩種情況,一是要么天賦異稟,具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心境,二是要么完全的樂天派,對生活沒有任何要求,也沒有任何追求,每天活在自己的童話中。想必,一般之人不是這種狀態。
我們知道了靜心的不易,想要追求很正常,如果不能在靜心的狀態下開始,那可在作為的過程中謀求靜心。從自己的人生感悟來看,我常覺無法靜心,也在一些時候確實很難靜心,可我會嘗試逼著自己做著一些事情。剛開始,感覺很艱難,覺得難以下筆,或是難以做下去,可在思考的過程中,面對事情的思緒把外在的對自己產生影響的因素暫時屏蔽了,所以在作為的過程中,感覺自己的心是靜的,是能夠保證自己作為的推進。
每個人成長的經歷和環境不一樣,不管是正在經受苦難,還是面對太過平庸的生活無所適從,都不要緊,嘗試著從簡單事情做起,或是直接逼著自己做自己所期待的事情,慢慢的心會隨著作為過程的推進,讓自己找到所期待的感覺。可能在完成當時的事情后,生活再次歸入難以靜心,這又有什么關心呢?
人人想要追求靜心,其實真正的靜心不會長久,也難以保持,大家都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中浮動著內心,可這絲毫無法影響我們對于靜心的追求。因為我們知道,靜心不是追求的目的,只是通過內心的追求把我們內心所期待的夢想化作行動,在行動的感知中收獲滿足,也在行動之后的收獲中提升自己。于是當我們追求夢想,抱怨無法靜心思考、學習和作為時,其實這種想法已經不合時宜,只要懷有夢想,想有所追求,就可及時大膽的開始行動,在行動中謀求靜心的出現,而不是奢望只有先靜心了才能有所行動,從而給自己在設置的條件中走向了自己人生追求的無解,這就很是遺憾了。
(作者單位:惠州市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