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陽光終于撕散濃霧,盡情地灑落大地。
熟悉的街道,已經走過三年,看著它兩旁由一處處工地,變為一幢幢高樓。商鋪大多還空置著,以路為市的小販增添不少人氣。一輛三輪車、三五張小桌、十好幾個塑料小凳,成就了一個完美的快餐小店。8元管飽的招牌歪歪斜斜,兩葷三素的小菜卻顯得有香有色,圍坐的民工,用津津有味的表情詮釋著物美價廉。
“我這兒有房”的巨幅廣告,像一朵濃艷的罌粟,格外鮮亮,不知吸引了多少青年成功走向房奴。或許,我并沒有資格去指責什么,因為自己仍然背負著房貸這副枷鎖。濱湖而居、俯瞰南河、千畝濕地、萬傾碧波,能想到的和不能想到的、能實現的和不能實現的,都成了房企的噱頭,怎么不讓人神往,曾經,自己人又何嘗不被這些美詞所誘惑。
湖水清清,楊柳依依,夏日的影子依稀可見。有了南河滋潤,柳葉兒雖然帶著枯色,卻還不愿意拋棄枝條,也許稍后就會隨風而去,卻依然守候著最后的溫存。銀杏已經沒有了往日的生機,即便沒有一絲的風,還是稀稀疏疏地搖曳著金黃,和著陽光灑得一地斑駁。
噫,為什么,景色如此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