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字中理解“幸福”
來源:作者:劉凱昌時間:2011-12-25熱度:0次
許慎•說文解字序: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王羲之•自論書中也認為“……點畫之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事事皆然……”說的就是,中國的文字為表意文字。
什么是字?什么是正字?沒有字,何談字體。我們的祖先真是偉大,不僅發明了文字,還附麗了字體。 形聲字,表意字,象形字,假借字等等,按照遞歸原理,文字由表意回到單字,由單字到組合。可是,中國每個文字具體的起源寓義,如果不研究留意,我們并不知道。一字知千秋,細心體味文字的表象意義,重溫祖宗留給我們對世界的判斷,很有意思。
就拿近年來關注度很高的“幸福”來說吧。
“幸”實際上是古代的干欄式建筑。即居所之意。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為代表的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的建筑模式——干欄式建筑;一般是用豎立的木樁或竹樁構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底架上有大小梁木承托的懸空的地板,其上用竹木、茅草等建造住房。干欄式建筑上面住人,下面飼養牲畜。河姆渡遺址的干欄式建筑,代表著我國新石器時代的建筑水平,雖然出土的榫卯木構件僅上百件,只占構件總數的十分之一,絕大多數的節點還采用藤條綁扎加固方法,但這并不能因此而降低對河姆渡人建筑技術的評價。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中國古代史書中又有干欄、干蘭、高欄、閣欄和葛欄等名,當是由其他少數民族語言轉譯而來的音變。此外,一般所說的柵居、巢居等,大體所指的也是干欄式建筑。考古學和民族學中的所謂的水上居住或柵居,以及日本所謂的高床住居,亦屬此類建筑。這種建筑自新石器時代至現代均有流行。主要分布于中國的長江流域以南以及東南亞,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北部,蘇聯西伯利亞和日本等地都有類似的建筑。
“福”字則是男女組合,有田地生產糧食,有衣衫御寒。
因此,幸福只是基礎硬件條件。如果有兒女一雙,那就幸福美滿。而快樂是心境,幸福快樂那是更高層次。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