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至2日,2020年中華詩詞學術論壇暨“聶紺弩杯”年度詩壇人物發布會在武漢舉行。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常江先生榮獲“聶紺弩杯”年度詩壇人物獎。
大會交流中,常江先生做了《詩聯創作中的不同思維》的學術報告。會后,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作了題為“地大文化傳承與詩聯創作”為主題的學術報告。報告內容豐富,視角獨特,受到與會代表和學校詩聯愛好者們的普遍歡迎和好評。
中華詩詞學術論壇暨“聶紺弩杯”年度詩壇人物發布會,由中華詩詞學會、中華詩詞研究院、《詩刊》社聯合主辦。“聶紺弩杯”年度詩壇人物,是中國詩詞界的最高榮譽,由中華詩詞學會組織評選與頒獎。今年的年度詩壇人物獎共有六位,其中大陸5位,臺灣地區1位。
頒獎詞
您是中國楹聯學會創會者之一,在學會早期的社團領導、制度管理、學術建設、活動組織諸方面都有開拓性的貢獻。您利用多種媒介宣傳詩聯文化;您積數十年之功收集、編輯了近八千種楹聯圖書目錄;您將家族文物捐贈給家鄉、將自藏圖書捐贈給您創建的對聯圖書館。您淡泊名利,提攜新秀,虛懷若谷,平易近人,至今筆耕不輟。
常江,本名成其昌,1943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舒蘭縣,滿族。中國地質大學前身原北京地質學院物探系66屆畢業生。在校期間,為半脫產學生干部,擔任廣播臺長、文學社副社長。在青海地質局工作16年,進京擔任《山野文學》常務副主編、中國地大北京地質管理干部學院教學部主任兼圖書館長,評聘為語言學教授,在中國地質圖書館副館長任上退休。歷任中國地質作協、礦業作協、自然資源作協主席,中國作協第六、七屆全委會委員。創辦中國楹聯學會,歷任秘書長、副會長、名譽會長。現為中國自然資源作協名譽主席,國家圖書館特聘教授。長期主持楹聯學術研究,領導創建了一套公平、公正、有操作性的征聯評審程序,在電視媒體上作過四百小時與對聯相關的節目,連續多年被邀請為拜年郵票、生肖郵品、拜年封撰寫對聯,成為當代對聯的標志性人物。致力于反映勘探生活,宣傳地質文化,有帳篷詩人之稱,是從地質隊走出的文化學者。從事文學創作60余年,有各類著述60余種,包括12卷《常江文集》。先后獲得寶石文學獎、滿族文學獎、甌海杯中國對聯理論獎。榮獲2020年“聶紺弩杯”年度詩壇人物獎,是對常江先生為我國詩聯工作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高度肯定。
下一篇:抗擊疫情征文評獎工作火熱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