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4日上午,“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張二棍詩歌創作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由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詩歌中心)主辦。趙敏俐、吳思敬、林莽、劉福春、李少君、孫曉婭、霍俊明、徐峙、韓晉生、孔令劍、王夫剛、邰筐、王巨川、王士強、聶權、馮雷、張立群、王永、張光昕、林喜杰、陳亮、安琪、瀟瀟、趙青、賀穎、燈燈、彭鳴、馬麗、劉能英等國內知名學者、詩人以及首都師范大學部分研究生出席了此次會議。
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是《詩探索》˙“華文青年詩人獎”的內容之一(包括:評一個獎項;開一場獲獎詩人研討會;出一本獲獎詩集;遴選一位駐校詩人),張二棍是第十四屆“華文青年詩人獎”得主,也是首都師范大學第十四位駐校詩人。
張二棍,本名張常春,1982年生于山西代縣,系山西某地質隊職工,常年跋山涉水,游走在荒涼與清貧的社會底層。他是一位有厚重的生活積累,又對詩歌表達方式有深刻理解的詩人。他的詩來自生活,卻不是對生活現象的照搬,深厚的人文情懷與機智靈動的構思結合在一起,使其在詩壇異軍突起。他已出版詩集《曠野》,曾獲2015《詩刊》年度青年詩歌獎、2016年度詩探索·人天“華文青年詩人獎”等。在張二棍即將結束在首都師范大學的駐校生活之際,詩歌中心特舉辦此次會議,旨在充分研究張二棍的詩歌創作,總結他的創作經驗,并推動和繁榮當下的詩歌創作。
本次會議由詩歌中心副主任、《詩探索˙理論卷》主編吳思敬教授主持。會議伊始,他依次介紹了與會嘉賓,并簡要回顧了張二棍駐校以來所取得的成績。
詩歌中心主任趙敏俐教授對此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并談及了張二棍詩歌創作的基本特色,包括強烈的農村生活氣息與深厚的情感等,并對首師大今后的駐校詩人充滿了期望。
《詩探索˙作品卷》主編、詩人林莽在致辭中強調了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制度在逐漸走向成熟,并肯定了張二棍詩歌的“質樸”特質。
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張二棍匯報了自己在駐校期間學習和工作的基本情況以及獲得的成果,對大家的出席表示了感謝。
《詩刊》社副主編、詩人李少君到會祝賀,并對張二棍詩歌作品中所凸顯出的“神性”等特質做了獨到地分析。
隨后,與會者圍繞著張二棍詩歌創作的底層特質、修辭方式、身份塑構、宗教情懷等議題,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研討。其中,張二棍的詩人形象、標簽化指認對其創作的影響等問題,成為與會者們關注的焦點。這些討論不僅有效地總結了張二棍的創作實績,而且剖析了其中所呈現出的基本問題,在某種程度上為他今后的創作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最后,詩歌中心副主任孫曉婭教授作了總結發言。她對張二棍出色地完成駐校工作表示祝賀,指出他是一位有“元氣”的詩人,其詩歌創作表現出了鮮明的“融合性”特征。她為張二棍送上祝福,希望他今后的創作格局越來越大,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