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地礦局物探隊武斌創作的《成都拾遺》由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成都拾遺》是對成都的人文歷史進行了一次深度探索,對成都的城市發展變遷進行了一次較為深刻研究。從傳說中的古蜀國到現在的成都市區飛速變化,本書根據對一些古跡的考證,梳理了它發展的脈絡。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介紹主城區的景觀,下篇主要介紹周邊區縣的文化景觀,總計24萬字。上篇從六個文藝情懷小巷開始,寬窄巷子、琴臺路、錦里和文殊坊街四條有代表性的街道延展開來,感嘆宋公橋街和黃忠祠的消失,還有萬里橋、人民公園、太平寺機場、花牌坊街、散花樓、大慈寺、水井坊街和東郊記憶的歷史變遷,以及武侯祠、王建墓、孟知祥墓、惠王陵和劉湘墓與李家鈺墓等等,串聯起成都城市的發展史。下篇從成都周邊的街子、黃龍溪、新場等112個古鎮開始,串聯起龍泉山、鶴鳴山、西嶺雪山、老君山、天臺山、云臺山和丹景山等7個道佛教或古戰場,追思望帝和叢帝,還有作為川主的李冰。瞻仰揚雄墓、嚴君平墓、趙云墓和楊慎故居。
本書中《望叢祠:與古蜀國的一場交流》對古蜀國的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五個“朝代”進行了時間上的大膽推測,指出《史記》上記載的混亂。
該書得到了四川大學出版社朱老師、廖老師和李思瑩三位老師的大力幫助和指導。
上一篇:《李富平作品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