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作協學習貫徹習近平在文聯十大、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座談會發言摘登

來源:作者:admin時間:2016-12-21熱度:0

      12月6日,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在京組織召開專題座談會,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出席中國作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4位國土資源作協代表陳國棟、高洪雷、陸德琮、徐峙,部分在京國土資源  作協全委會委員,以及來自國土資源部機關、國家海洋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武警黃金部隊、中國國土資源報社等單位的30多位作家、文學愛好者參加了座談。與會人員原文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4位代表介紹了參會有關情況及學習體會,與會者圍繞出精品、出力作、出人才以及堅持文化自信、弘揚國土精神、講好中華民族故事、深入生活為國土人立傳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本版摘登部分座談發言,以饗讀者。

 

  努力邁向國土資源文學高峰

  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主席、中國國土資源報社社長  陳國棟

  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時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的事業之中,做到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斗、振奮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優秀作品,努力筑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總書記的講話將文學藝術提升到與國家命運相連的高度,為文學創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確任務。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全體會員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講話的豐富內涵,并落實到創作的實踐中。

  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作為中國作家協會的團體會員,現有會員1100名,其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39名。近年來,在國土資源部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堅持圍繞部黨組中心工作,以反映火熱的國土一線、弘揚國土資源時代精神、講好國土人的故事為導向,組織作家深入生活、扎根基層,創作了一大批在國土資源系統和社會上有影響的文學影視作品,如《生死大營救》《大地作證》《生命在大地上閃光》《魂牽太行》《首席代表陳慧麗》《青山紅土鑒忠誠》《大地情·中國夢》和電影《尋明勝》等。同時,在培養國土資源文學人才、向行業內外宣傳國土資源文化方面發力,先后舉辦四次文學創作研討班,每年選送作家到魯迅文學院進修,實施簽約作家制度,先后簽約兩批28名作家,實施重點文學創作扶持計劃,先后為近20名作家出版作品提供支持,連續五年開展“書香國土·智慧人生”讀書大賽活動,舉辦首屆全國“國土杯”微電影劇本大賽和“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散文征文大賽。較好地履行了團結聯絡會員、培養文學創作人才、提高國土資源文藝作品水平、推廣國土資源文化價值的職責。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時代的雕塑者。展望未來,國土資源作協將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針,圍繞部黨組中心工作和盡職盡責保護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的職責定位,團結帶領作協廣大會員堅持文學創作的理想,以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書寫國土人的生活、情感、命運,表達他們的心情、心愿、心聲,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努力邁向國土資源文學高峰,為國土資源事業發展提供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不竭的精神動力。

 

  無怨無悔書寫時代的心靈史詩

  國土資源部執法監察局副局長  郭寶平

  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了四點希望,我有兩個方面的體會。

  一是堅持文化自信。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無與倫比,為作家提供了不竭的創作資源。身為中國人,有志寫作者,這是大幸。當然自信不等于自夸。自信也應該體現在敢于直面歷史真實,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有氣魄站在大歷史的角度,以新視角重新審視歷史,有能力、有信心描繪出新的、真實多彩的歷史風景。

  二是堅持藝術理想。一個人為什么寫作?為了當作家,為了出書?為出書而寫作,很難說有藝術理想。中國文學史上那些偉大的小說《西游記》、《水滸傳》、《金瓶梅》和《紅樓夢》的作者,哪一位是為了出書當作家而寫作的?我們正處在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社會方方面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文學應記錄這個時代。作家是時代記錄者。作家要有不辜負時代的情懷,把握時代脈搏,書寫一個時代的心靈史詩,為此而投入艱辛勞作,無怨無悔。這就是我所理解的藝術理想。

 

  “好故事”源自生活,“好人物”來自人民

  中國國土資源報社總編輯   趙  凡

  我是學文學的,曾經教過世界文學,后來從事新聞工作20多年。徘徊在文學和新聞之間,不僅對二者的區別比別人更注意,而且對文學和新聞在本質上的共同處理解更深:比如它們都講究文化自信、歷史認知,都要求深入生活、貼近人民,都必須推陳出新、與時俱進,都需要堅守理想,修煉人格。正是這些相通的東西,讓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時,生發出無限的感慨和共鳴。

  第一,好故事,一定是最豐厚地表達了民族的文化自信。自信不等于封閉,而是胸懷是眼光,是能夠欣賞而不盲從。很多人都喜歡莎士比亞,因為他的劇情、人物、語言、場景如此色彩斑斕,成為人們了解16世紀英國社會的百科全書。但就在他的同時代,中國出了同樣級別的戲劇大師湯顯祖。去年和今年,我重新看了莎士比亞的舞臺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和昆曲《牡丹亭》。后者的唱腔、文辭、人物刻畫和場景描述,極盡細膩之美,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400年前東西方的兩位戲劇大師,講了同樣纏綿而熾烈的愛情故事,達到了同樣的藝術高度,但他們的表達方式卻如此不同,如此民族化,這不就應了魯迅的那段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認為,這也就是今天我們強調堅定文化自信的原因。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優秀文化,每個歷史時期都留下了中華文化的深刻印記,我們為之自豪,因之自信,要承繼之脈絡,在時代中發揚光大,只有這樣,民族復興的夢才能真正實現。

  第二,豐滿的人物形象,一定來自生活、來自人民。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認為自己是落伍了,因為的確有些青春偶像劇、宮廷劇和武俠劇,自己看不下去。年齡段造成的審美代溝,當然是客觀存在,但是,后來我發現,真正好的作品,無論哪個時代,都會有共鳴。比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我那個時代、我的上一個時代的長者和現在這個時代的很多年輕人都在閱讀,為什么?因為它真實地記錄了一代青年在奮斗中的激情、對變化的渴望和在變化縫隙中所做的進與退、去與留的選擇,在五味雜陳的追求過程中所表現出的靈魂悸動。這些東西,是生活中,無論哪個時代都存在的真實。路遙并沒有單單依靠重述自己的生活經歷,雖然他的經歷已經足夠豐富,他按照人物去體驗生活,在窯洞里寫、在煤礦醫院里寫,一直寫到心力交瘁。“寫出了觀照人民生活、命運、情感”的東西,表達了“人民的心愿、心情和心聲”。

  好的新聞作品,也是要寫出能夠顯示文化自信的好故事,也是要挖掘活生生的人物,產出能夠“在人民中傳之久遠的精品力作”。

 

  呼喚作家關注人類精神之海

  國家海洋局新聞宣傳處處長  李謀勝

  中國自古幅員遼闊,因為地理環境的阻隔,造成千百年來中國人對海洋的認識不夠。近年來公眾對海洋的認識逐漸提高,從海洋權益到藍色經濟,海洋與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隨著國家對海洋問題越來越多的認識,海洋問題也隨之得到了更高的關注。由于海洋和人類的血緣關系,人類早已將海洋作為審美對象,納入對自身和歷史的思考之中。但目前,我們還較少有經典性的海洋文學作品。建議今后加強推動海洋文學的研究創作,呼喚作家們關注人類精神之海、人類生活命運軌跡,寫出博大進取浪漫變幻的有力度、溫度的人與社會的深刻變化,讓海洋文學擔當起應有的歷史重任,反映國家海洋戰略,喚起國民海洋意識。

 

  講好中華民族故事

  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煤田地質局局長  高洪雷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把文化定位為“一個國家、民族的靈魂”,把文化自信上升到了“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的高度,尤其是其中關于“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絕不褻瀆祖先、褻瀆經典、褻瀆英雄”的論述,為廣大文學工作者提出了要求,敲響了警鐘。我作為一名國土資源行業的代表,既感到使命光榮,又感到責任重大。

  現在,的確有一種戲弄歷史、虛化歷史、炒作歷史、淡化英雄,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主流化的傾向。有人說岳飛不是民族英雄;有人為李鴻章叫屈,說他是在為慈禧背黑鍋;甚至有人質疑戰斗英雄邱少云、黃繼光、董存瑞和狼牙山五壯士。就連我對中國少數民族歷史主流化、嚴肅化的描寫,也被個別網友稱為“跪著寫作”。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

  大凡歷史研究者都清楚,欲滅其國者,必先滅其史;欲滅其族者,必先滅其文。就連戰火紛飛的阿富汗歷史博物館的門楣上都鐫刻著這樣一句話:只有一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活著,這個國家才活著。縱觀中外歷史,任何一個強國的衰落,原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信仰缺失、文明衰落、文化枯萎、精神不振。一個不尊重本國歷史、不崇尚民族英雄、不珍惜文化遺產的國家,是沒有前途和希望的。

  長期以來,我堅持利用業余時間從事民族史、邊疆史的研究和創作,始終站在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高度講述中華民族故事。我的《另一半中國史》厘清了中國55個少數民族的來龍去脈,糾正了許多歷史讀物中的錯誤,澄清了諸多的歷史疑惑,出版后被譯成維吾爾文、蒙古文、哈薩克文、柯爾克孜文、錫伯文等,入選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創新教材。《大寫西域》講述了西域48國的前世今生,說明西域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中國在黃河文明、東夷文明之外,還有一個由世界四大文明匯聚而成的西域文明,陸上絲綢之路仍有現實的生命力,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是有歷史文化支撐的。《中華民族的故事》則是一部獻給廣大青少年的書,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只有知道從哪里來,才能知道到哪里去,才能擁有民族自信心,才能堅定文化自信、國家認同,才能牢固樹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我從事文學創作沒有功利之心,每一部書都要寫作5年以上,并經過多次的打磨與審修,而且從未開過作品研討會。因此,我的每一部書都不是暢銷書,最多算是常銷書,但我從不后悔。習近平總書記號召作家“不當市場的奴隸”,我感同身受并樂此不疲。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所說,“清泉永遠比淤泥更值得擁有,光明永遠比黑暗更值得贊頌”。今后,我將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永遠以歌唱偉大祖國、禮贊民族英雄為榮,以講好中華民族故事,書寫絲綢之路傳奇為樂。我的下一部書,名叫《樓蘭啊樓蘭》。

 

  國土文化為事業發展提供精神支撐

  中國國土資源報社副社長  霍雅勤

  中國文聯十大和中國作協九大會議的召開,具有特殊的里程碑意義。全文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以及劉云山同志講話要點,收獲多,啟發也多,有三點體會:

  一是中華文化滋養了5000年中華文明,并使其生生不息綿延發展。絢爛的中華文化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與來源。

  二是國土資源文化為國土資源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今天在座的各位來自部直屬單位、國家海洋局、國家測繪局以及山東煤田局等行業單位,是國土資源文化這一條紅線把大家聯結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提到,“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反映時代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一個時期以來,資源管理呈現出從單門類資源管理向多門類資源的綜合管理演變趨勢。國土資源部的成立,意味著土地、地質礦產、海洋、測繪等工作的融合。國土資源作協通過國土資源文化創作,在生動講述國土資源故事的同時,也有力地促進了國土資源領域業務工作的融合發展,而且對自然資源管理體制改革,也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作為國土資源作協的一名新成員,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講話要求,牢記文化責任和社會擔當,肩負起時代使命,養德修藝;作為人民之一,更應結合本職工作、深入實踐,為作協、為國土資源事業發展奉獻力量,守好輿論陣地。

 

  堅定文化自信  書寫國土精神

  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  徐  峙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自信的強調,擊中了我們這個時代的要害所在。我們的國民遠渡重洋買回馬桶,卻發現上面刻著“中國制造”。

  堅持文化自信,就是用我們民族文化中那些真正優秀的、核心的東西,證明我們存在的意義和理由。不要總是從別人身上尋找自我的影子,我們就是自己的原因與結果,召喚與回答。我們找回漢語的靈動、自由與美麗,用漢語叫出自己的世界。我們守住自己的鐘面與世界共時,與歷史共時。我們重返龍飛鳳舞的第一推動力,重返《周易》的生生不息,莊子的鯤鵬與逍遙,曹雪芹的青春運動……

  對于國土資源行業來說,堅守文化自信意味著正確認識我們事業的偉大并證明給世界看。“國土資源工作支撐各行各業,影響千秋萬代。”亙古沉默的大地,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幾千年的中國歷史,可以濃縮為一部國土資源史;人與大地的永恒感情,構成了民族文化中最厚重的部分。“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是國土資源工作大顯身手的時代,也是國土資源人大有可為的時代。從地質找礦到土地整治,從地災防治到珠峰測量,從精準扶貧到海洋科考,國土資源工作上天、入地、下海,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披荊斬棘,一往無前。偉大的事業呼喚偉大的作品,國土資源事業的豐功偉績需要作家們去謳歌,去記錄,因為歷史的存照里不能沒有國土資源的篇章。而那些在田間地頭、在大漠戈壁、在高山峽谷默默奉獻的國土資源人,他們內心的光榮與夢想,驕傲與孤獨,也需要作家們去挖掘,去呈現,因為這是彌足珍貴的國土精神。

 

  追隨人民的腳步,用心去尋找

  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駐會副主席  陸德琮

  我曾多次走進鄉村、山野乃至高原,去感受那里生活工作著的人們。這樣的時間不管長短,我都切實覺得,到了比不到好。后來發現,體驗那里人們的工作與生活,走馬觀花與俯下身心,感覺是不一樣的,這和你想寫虛構還是非虛構文學作品沒有關系。誠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生活與作品的關系時所指出的那樣:“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時代的雕塑者”,“人民歷來是作家夠資格和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在這里,人民與時代、生活一起,構成一切文學藝術的創造之源。

  實際上,國土文學反映的對象已經十分寬泛,如我開頭所言,幾乎就是城市到鄉村甚或海洋,都應有我們的國土文學。于是,作為一個文學工作者,對生活的把控就分成兩個層面。一是對人民生活環境的認知,還有就是對人物本身的了解。兩者都重要。但很顯然,就文學的本質屬性來說,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更深刻。如同魯迅筆下的魯鎮、沈從文筆下的湘西、馬爾克斯筆下的馬孔多、莫言筆下的高密,終歸是在說那里的人,終歸是在塑造那里的一個個典型人物。生活的本真需要我們“追隨人民的腳步”,用心去尋找。

 

  文藝工作者要擔當以文化人責任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辦公廳  高愛梅

  我是一名剛剛加入國土資源作協的新會員,認真通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后深受鼓舞,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首先,通過講話能夠感受到總書記對廣大文藝工作者的高度重視。我們處在一個風云際會的時代,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更是一個需要創造出文化藝術精品的時代,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文藝工作者肩負著歷史使命,有責任把握住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勇于回答時代課題。其次,總書記提出的四點希望,具有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服務人民、勇于文化創新、堅守藝術理想,既是催人奮進的號角,也是做好文藝工作的思想指南和前進法寶。創新是文藝的生命,與時俱進、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鮮明稟賦,也是我國文藝工作不斷繁榮發展的強大動力,時代要求我們用專注的態度、敬業的精神、踏實的努力創造出更多高品質、高品位的作品;文藝工作者要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擔當起以文化人的責任。

 

  戰士文藝根在士兵、源在基層

  武警黃金指揮部文化新聞工作站  王林琳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當代軍事文化如何發展,在強軍實踐中如何發揮作用、如何提供正能量,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作為軍隊文藝工作者,感到很溫暖,很振奮。

  為兵服務永遠在路上,這是軍事文藝的天職。軍隊文藝工作者要像士兵沖鋒一樣,堅守前沿陣地,真情為兵抒寫。作品只有和官兵心貼心,才會具有長久的生命力。今年,我們成立了一支由基層官兵組成的野戰文化小分隊,歷時21天,上高原、進林海、闖大漠、走邊關,寫兵、演兵、唱兵,在部隊中引起積極反響。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們所寫所演所唱的都是他們身邊鮮活的人和事。

  這些都啟示我們,只有走進官兵中,走上演訓場,作品才能有兵情有兵味,才能擁有溫暖人、鼓舞人、感動人、啟迪人的力量。戰士文藝根在士兵、源在基層。只要我們俯下身子、潛心貼近,就能創作出接地氣、有口碑的優秀作品。

(編輯:作家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清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巨大乳在线看| 青娱乐国产在线| 在异世界迷宫开后迷宫无修改版动漫 | xx00动态图| 好男人www社区| 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 中国熟女仑乱hd|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国产一级特黄在线播放| おきた冲田あんずなし杏梨| 日韩欧美一二三|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2021av在线视频| 女人18毛片特级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最大av| 神尾舞高清无在码在线| 国产区精品在线| 综合网激情五月| 大学生一级特黄的免费大片视频 | 久草免费资源站|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日本护士激情xxxx|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1页|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性按摩xxxx|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模特冰漪丰硕之美1|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麻绳紧缚奴隷女囚| 天天想你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亚洲乱人伦精品图片| 欧美精品videossex欧美性|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91av在线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