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的電影事業家、評論家高鴻鵠先生于4月14日駕鶴西去,給我們留下無盡的哀思。
高先生不僅是我們尊敬的長輩,也是我們的老師和朋友。他主持廣西電影廠工作期間,曾拍板拍攝地質題材電影《世界屋脊的太陽》,榮獲了當年的國家政府獎,這是地質題材電影第一次榮獲國家最高獎。
他1934年出生在四川省樂山縣,家境貧寒,18歲高中未畢業便考入云南大學中文系,天資聰穎,學品兼優,先后被選為班主席、系學生會主席。畢業后,與女友黃昧魯一起分配到長春電影制片廠。
他歷任:《電影文學》主編、長春電影制片廠副廠長、廣西電影制片廠廠長、中國電影家協會黨組書記;曾出任中國電影制片協會正理事長,并被選為中共14大代表。
他是一位令人難忘的電影事業家,在主持廣西電影制片廠工作期間,拍攝了《血戰臺兒莊》《百色起義》《周恩來》《共和國不會忘記》《世界屋脊的太陽》等幾部重大題材的影片,在中國電影史上書寫了輝煌一筆。
他的妻子也是電影人,妻子黃昧魯是廠里的編輯部主任,她奔赴江西組稿的途中英年早逝。他安葬了妻子,含著淚水默默地堅持為他心愛的中國電影事業忘我工作,他將自己全部心血與精力都傾注在電影事業上,他是位令人蕭然起敬的電影人,平凡而偉大。
他退休后一直就住在單位分給的80多平方、簡裝的房子里,他沒有私人汽車,沒有高檔家電與家具,臥室里堆滿了各種書籍。孩子在他離世后清理物品時,加在一起不足20萬元,這就是一位中國正廳級干部一生的全部遺產。他赤裸裸來,又赤裸裸去。他用自己忘我的工作于清廉,踐行了他“將自己的青春血汗乃至生命獻給祖國”的誓言。
鴻鵠先生一生太辛勞了,為中國電影事業熬盡心血與畢生精力,安息吧!
鴻鵠高翔,天堂的大門已經為您開啟,一路走好!
我們含淚為您祈禱送行,您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與鄧穎超在一起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