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良心——萬里在安徽》大家談
國土資源網(2011年3月3日12:0)
何建明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萬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家,他在安徽推行的包產到戶政策,是新時期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方面,直到現在,小崗村的先進經驗依然非常典型。
萬里在我們中國的政壇上閃閃發光,選擇寫萬里這樣的革命家,我覺得是一件非常有見地的事。我們有機會接觸到這樣的革命前輩,能把他的經歷寫出來,對每一個作家來說,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但是要想寫好萬里,把老領導的風采傳神地展現出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這本書給讀者提供了一份非常好的精神食糧。
這部作品講的是萬里在安徽的故事,這是萬里一生當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我們對他了解最深刻的部分,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萬里這位老革命家的作風、人格、思想以及他的遠見卓識。
這部作品故事情節寫得很精彩,讀起來既有歷史凝重感,對某些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來說又有親切感,報告文學的意味非常濃郁,這樣的書我想老百姓一定會很愛看。
萬伯翱萬里長子,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長
陳廷一是懷著很深厚的感情來創作這部作品的,一方面是對農民的感情,一方面是對極“左”思潮的痛恨,同時也有對萬里同志的熱愛,只有深厚的感情才能寫出優秀的作品來。
老百姓常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萬里一生的革命工作中最突出的閃光點之一就是在安徽搞責任承包制,頂住當時農業學大寨的巨大壓力,很好地解決了老百姓的吃飯問題,所以才會有“要吃米,找萬里”的說法。萬里當年冒著巨大的風險搞承包到戶,是因為堅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確的,因此不懼怕任何困難,他常說“無非是再打倒,打倒了歷史會為我平反的”。本書就很好地再現了這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這本書雖然也帶有傳記文學的風格特征,但嚴格說起來還是應該屬于報告文學,文學色彩非常濃厚,因此很容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在真實的基礎上進行文學的升華,這是最難的,但是陳廷一做得非常好。希望陳廷一以后能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侯俊智人民出版社東方編輯室主任
作者將萬里在安徽的農村改革劃分為四次交鋒,突出萬里等改革家沖破重重阻力,銳意改革的艱辛,使讀者也能更加清楚安徽農村改革不是一分土地就成功了,而是歷盡曲折,是中國農民的大膽加上改革家的堅定,造就了30年前農村改革的成功。本書披露了一些關于農村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餓死人的情況,尤為珍貴。本書清楚地告訴讀者:改革來之不易。這是本書比較獨到之處。
今年是建黨90周年,中央大力宣傳黨史學習?!短斓亓夹摹f里在安徽》一書,文學化地再現了萬里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偉大貢獻,是我們黨的當代史重要的一頁,值得大力宣傳和推廣。
修成國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副主席
陳廷一給這本書起的書名叫“天地良心”,我認為非常好。人世間,天地良心真的很重要。良心,就是人天生的善良的心地,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良心可以明是非辨善惡,人憑著良心做事,通常是不會把事情做錯的。在一些特殊時期,良心似乎更靠得住。萬里同志在安徽,為了讓人們不再挨餓,不再外出討飯,冒著再次被罷官坐牢的危險,也要把農村改革和“包產到戶”推行下去,就是憑著自己的為千百萬人民群眾安身立命的一顆天地良心。
我這里還要著重說明的是,萬里同志的這種崇高而寶貴的精神,是黨、國家和人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時至今日,仍然不減其光輝,仍然是目前農村深化改革所需要的。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