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粵地杯"地學詩歌大賽征稿
詩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3000年來,作為詩歌之分支的“地學詩”,曾以豐富的內涵和意境,占據著詩歌世界的一片藍天。隨著漢語新詩的興起,地學新詩也以獨特的地學特點而成為當下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學詩歌包含山水詩、國土資源題材詩和地學科學詩。
地學詩歌大賽旨在弘揚民族文化,傳播地學詩歌精神,為"世界地球日"紀念活動詩會選拔地學詩歌朗誦作品,展示和推動地學詩歌的發展,以此實現"詩歌、地學、自然、文化、科普"的交相輝映。
一、大賽主辦、承辦單位和組委會
1、主辦單位:(排名不分先后)廣東省地質學會、廣東省地質局、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中國國土資源報社、華南師范大學。
2、協辦單位: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
3、承辦單位:(排名不分先后)廣東省地質局七二三地質大隊、梅州市國土資源局、嘉應學院等。
4、大賽組委會
⑴顧問:
常 江(中國作協全委、中國國土資源作協主席、教授)
葉延濱(中國作協全委、《詩刊》原主編)
⑵主任:
歐陽志鴻(廣東省地質局局長、廣東省地質學會理事長)
陳國棟(中國國土資源報社社長、中國國土資源作協副主席)
⑶副主任:
丁明貴(中共廣東省地質局黨委副書記)
杜海燕(廣東省地質局總工、廣東省地質學會常務副理事長)
朱 竑(華南師范大學副校長)
吳 曄(中國國土資源報副總編、中國國土資源作協副主席)
溫遠輝(廣東省作協副主席、秘書長兼詩歌創作委員會主任)
郭友釗(中國國土資源作協常務副主席)
劉揚正(中國國土資源作協副主席、秘書長)
李約漢(中國國土資源作協副主席、《地質勘查導報》編輯部主任)
周偉苠(中國國土資源作協副主席)
⑷秘書長:
李鑒倫(廣東省地質學會秘書長)
⑸組委會委員:
歐陽志鴻 丁明貴 杜海燕 朱 竑 吳 曄 溫遠輝
郭友釗 劉揚正 周偉苠 李約漢 余欽發 李鑒倫 胡紅拴 古銳開 麥賢海 吳偉平 黃光華 梁志堅
5、評獎辦公室
⑴主任:
胡紅拴(中國作協會員、中國國土資源作協副主席兼詩歌專業委員會主任、教授)
⑵副主任:
溫遠輝(中國作協會員、廣東省作協副主席、秘書長兼詩歌創作委員會主任、一級作家)
6、評委名單
常 江(中國作協全委、中國國土資源作協主席)
葉延濱(中國作協全委、《詩刊》原主編)
胡紅拴(中國作協會員、中國國土資源作協副主席兼詩歌專業委員會主任、教授)
溫遠輝(中國作協會員、廣東省作協副主席、秘書長兼詩歌創作委員會主任、一級作家)
鄭 卓(廣東省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中大地球科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謝有順(廣東省批評家協會副主席、中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少華(華師大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馬 行(中國作協會員、中國國土資源作協詩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二、征稿對象:海內外華文詩人、詩歌愛好者。
三、征稿體裁:新詩
四、征稿要求
1、參賽作品必須是地學(地質、地理、土地、海洋、山水等)題材,風格不限。
2、來稿須注明真實姓名、作者簡介、準確地址、郵編、電話。
3、參賽作品應為原創。
五、獎項及獎金設置:一等獎一名,獎金5000元;二等獎3名,獎金各1000元;三等獎10名,獎金各500元。獲獎和入圍作品,將與初、終評委會成員的作品一起,結集公開出版。入選詩集的作品無稿酬,但贈送詩集一本。獲一、二等獎的作者,將受邀參加2011年4月在廣東舉辦的頒獎詩會和研討會。
六、其它事項
1、本次大賽不收參賽費、評審費。
2、2010年8月1日起征稿,12月31日截稿。
3、2011年3月底由中國國土資源報、中國國土資源作家網、廣東省地質學會網公布獲獎結果。
4、2011年8月出版詩集。
5、投稿及聯系:第一屆"粵地杯"地學詩歌大賽辦公室信箱dxsgds@163.com。
第一屆"粵地杯"地學詩歌大賽組委會
2010年7月9日
上一篇:《大地文學》征訂啟事
下一篇:電影《十八億畝紅線》在銀川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