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江主席受聘《中國地質大學報》文化顧問
“我們一起出發,去游歷新天地、新山水,走向天高地廣,走近水秀山青。”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主席常江一席言罷,地大(北京)學術交流中心會場響起熱烈的掌聲。這是常江的答謝詞。幾分鐘前,他剛剛從地大(北京)黨委副書記王聰手中接過大紅的聘書,受邀出任《中國地質大學報》文化顧問、文學專刊名譽主編。12月21日,地大(北京)舉行校園文化傳承與校園媒體責任研討會,以慶賀學校“地新社”成立20周年、廣播臺成立55周年。為校友常江教授頒發聘書,是當天會議的重要內容。
地大(北京)黨委副書記王聰講話,黨委宣傳部部長林善園、學生工作處副處長周富強在會上發言,對常江主席接受聘任表示感謝,并發表了對學校文化傳承和媒體建設的講話。新聞中心主任吳軍介紹了校園媒體發展情況并主持聘任儀式。
隨后,舉行了專場報告會,常江主席做了《地質搖籃中的文化傳承》主題報告。報告會由《中國地質大學報》常務副主編、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副秘書長劉江主持。
常江回憶了自己學生時代和走出校門40多年來與母校結下的深厚情緣。表示受聘文化顧問和名譽主編,將為推進母校校園文化建設作出更多貢獻。他說,校友家寶總理曾為母校題寫了“搖籃”二字。大學這個“搖籃”最重要的意義是促進文化觀養成。大學文化的核心是學科文化、精神品質和校園風氣。地質大學是具有優秀文化傳統的學校,有很多優秀的地質學家、地質工作者和文化名家,有袁復禮、王鴻禎、陶世龍、劉光鼎等前輩,有孟繁華、趙丹涯還有中青年一代的鄧建勇、銀劍釗、褚寶增和郭友釗等出色的文化傳承者。常江說,地質大學不僅是地質工程師的搖籃,也是詩人的搖籃。地質事業偉大的先行精神和包括地大校友在內的廣大地質人堅韌、通達的優秀品質是地大校園文化弘揚傳承的基點和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