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工程初見成果
來源:作者:胡殷紅時間:2006-01-22熱度:0次
2006年,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工程已進入第三個年頭。這項工作開展以來,受到文學界內外的廣泛關注,重點作品扶持工程在健康有序的發展中初見成果。
2004年重點作品扶持項目中已出版的作品有王立純的長篇小說《月亮上的篝火》。徐劍的《東方哈達》、王宏甲的《中國新教育風暴》、孫晶巖的《中國動脈》等報告文學。已發表的理論評論文章有易暉的《論2004年的長篇小說》,朱立元等的《關于當前中國文學理論與批評現狀的報告》,王先霈等的《關于當前中國文學創作中的成績與問題》。謝克強的詩歌《三峽交響曲》,詩刊社集的《中國出了個鄧小平》等作品。
2005年重點作品扶持篇目中已出版的有鄧剛的《山狼海賊》、盛瓊的《我的東方》兩部長篇小說,蔣巍的《叢飛震撼》、彭荊風的《揮戈落日——中國遠征軍滇西大戰》、丁慶友的《發自死亡之海的報告》等報告文學。張學夢、郁蔥、大解的詩歌《人類詩篇》等作品。中國作協重點扶持辦公室經過專家審議,還為《中國教育風暴》《中國動脈》《三峽交響曲》等作品召開了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對作為重點扶持的作品給予充分肯定。與會者一致認為,支持和鼓勵作家堅持“三貼近”,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和時代精神,熱切關注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社會生活,是重點作品扶持工作的重要前提,作家只有深入火熱的生活,才能激發出創作熱情,才能寫出黨和人民都滿意的好作品。
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工作開展、實施已兩年。2005年度共收到35個團體會員單位和中直系統推薦的190個申報選題。其中,長篇小說94部,報告文學、紀實文學43部,詩歌11部,散文雜文9部,理論評論19部,兒童文學13部,影視文學1部,入選的長篇小說21部,報告文學、紀實文學17部,詩歌6部,散文雜文1部,理論評論9部,兒童文學5部。共計59部。列入暫緩項目的長篇小說10部,報告文學,紀實文學4部,理論評論2部,散文雜文1部,共計17部。
這項工作開展以來,中國作協扶持重點作品創作辦公室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貫徹中國作協黨組提出的“以辦好實事服務作家”的要求,求真務實,勇于實踐,并注意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使得中國作協這一開拓性的文學工程,越來越受到廣大作家的關注和歡迎,并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規范。
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辦公室的工作以“方便、簡明、有序、高效”為追求,從項目征集到落實扶持資金,每個環節的銜接都需工作人員付出認真的努力。記者大略翻翻有關工作記錄,一年多來的咨詢電話記錄以及咨詢信件就達200余人次。前來咨詢的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的接待人數尚未統計。
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盡管有關條例要求作家申報扶持項目必須通過所在地的團體會員單位,但仍有不少業余作者把申報材料直接報送到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辦公室。對此,工作人員都一一進行了妥善處理。申報初期,一些團體會員單位對這項工作進展情況不了解,為避免少報、漏報,辦公室逐一給各省、市、區作協打電話聯絡。內蒙古、新彊作協補辦手續后,打電話給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辦公室表示感謝說,這是中國作協對西部文學事業重視和支持的具體體現。
記者兩年來一直追蹤報道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工作,在采訪中特別注意到,2005年的申報項目中,實力派作家數量明顯上升,貼進時代、貼進生活、貼近人民的主旋律作品數量增長顯著。2005年的申報人中,在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及各類文學獎中獲獎的作家就有徐貴祥、王旭烽、邢軍紀、陳應松、李春雷、郁蔥、吳義勤、李鳳杰和一批已有突出創作成就的著名作家鄧剛、朱秀海、梅卓、扎拉嘎胡、黃傳會、彭荊風、黃亞洲、津子圍、雷達、季紅真等。
據論證委員會專家介紹,在項目論證中,堅持唱響主旋律是論證委員會一貫堅持的基調,但專家們還特別關注文學的多樣化發展,注重藝術構思獨特的作品。專家認為,本年度長篇小說申報作品較之去年選材豐富,總體水平有明顯提高。另外,在申報選題中呈現出與時俱進的鮮明特色。如何弘的選題《網絡化背景下的文學》等,都是對新的文學思潮與文學現象的研究和分析。入選的詩歌作品普通貼近現實,反映出詩人堅持“三貼近”的敏銳視角,每部作品都具有強烈時代精神。
重點作品扶持工程是中國作協一項開創性工作,一些工作尚需摸索,一些環節尚需加強,就這一工作的發展與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中國作協負責重點作品扶持工作的有關領導同志說,2006年我們要加大對這一工作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擴大影響,吸引更多實力派作家參加申報。還要進一步摸索跟蹤管理的經驗。同時,努力加強與各團體中會員的合作,使得各地已經立項的創作得到及時的反饋與幫助。更重要的一點是,加強選題的策劃,以充分發揮導向作用。在重點扶持項目中,我國文學創作中的薄弱門類,如科普、科幻、少兒類文學作品,應多加提倡。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