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散文:以自由為桂冠或是篩子

來源:作者:wangjing時間:2017-02-24熱度:0

2016年散文:以自由為桂冠或是篩子

 來源:文藝報 王清輝

散文應該海納百川、無所不包,種種跡象告訴我們,散文領域正在出現(xiàn)某些意味深長的新生態(tài),向著自由的努力正在蓬勃生長。我想,今后散文的發(fā)展方向可能是一種綜合性的文本,散文的疆域也可以繼續(xù)擴大。時代總會對作家提出更高的要求,自由在當下會成為散文的桂冠還是篩子?我們將拭目以待。

散文是最平易近人的文體,好的一面就是隨意自在、風行水上,造成的缺失則是無一定之法,沒有一定的藝術標準。從文分駢散的時代起,散文的一大特征就是流暢自由;到了今天,相對于其他各種文體,自由仍然是散文的一個重要特征。回顧2016年的散文創(chuàng)作,我們可以看到散文創(chuàng)作越來越廣闊的空間。

向著文體自由的努力

散文是作家審美體驗和真實情感的自由表達,優(yōu)秀作家常以不可預設、無法復制的獨特方式完成思想感情的歷險,因此我們說作家在散文中可以發(fā)揮最大限度的自由。2016年的散文在拓寬文體方面頗有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范例。

李敬澤專欄“會飲篇”《精致的肺》《坐井》《抹香》《考古》《雜劇》等用第三人稱同時寫關于歷史和當下、關于中國和西方、關于幻想和現(xiàn)實的“元典”問題。他在這些散文里想要討論的也是關于我們當下生活最基本的精神問題,這樣的努力不僅對于散文,對于我們當下的文學生態(tài)和現(xiàn)實生活都有著重要意義。讀這些文章,我們會遇到大量的機鋒、留白、隱喻和暗示,史料和經驗并行,古今中外共一爐。他的文字既整飭又鮮活,既致密又澹遠,創(chuàng)造出既熨帖又深長的意味,創(chuàng)造出直接通向精神生活的大書。他自稱“提供的是一個散文家如何進入歷史敘事的角度和方法”,他筆下的歷史在具體生活里花開花落,悲歡寵辱,他一邊傾聽著歷史中含混不清的各種聲音,一邊把目光投向自己身邊來來往往的身影。由此我們看到,散文在娓娓敘來的同時,還可以自由、深入地思考,在現(xiàn)代思想意識的層面上接續(xù)起“文以載道”的傳統(tǒng)。

黃燈《回饋鄉(xiāng)村,何以可能?》以自己的親歷親聞,記載了婆家兄弟姐妹近年來在生活中遭遇的變故和不幸。她把文學感性和批判理性融為一體,以剖析自己來審視底層經驗。她的寫作和習見的知識分子寫作之間最大的不同在于,她的寫作中包含著多層次的信息:有我們熟悉不過的懷鄉(xiāng)情緒,也有對故鄉(xiāng)現(xiàn)狀的擔憂,對當下農村、農民問題的思考,自身的城市生存焦慮等。由此提醒我們,怎樣書寫鄉(xiāng)村,不僅是一個當代文學中的創(chuàng)作問題,也成為當代思想史的一個部分。

此外,蔣藍《豹典》、馮杰《九片之瓦》、賈行家《塵土》等散文集都在不同的向度和方式上拓展了散文的文體空間。

從自我出發(fā)

自現(xiàn)代散文文體興起以來,個體生命的表達成為散文的題中應有之義。作家在散文寫作中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人間煙火的點點滴滴在他們筆下娓娓道來,使得讀者如見其人,如入其境。比如說父母親人的往事和經歷,在散文寫作中常常能夠感人肺腑,本年度就有不少這樣的優(yōu)秀作品。因此我們說在散文寫作中,文學與生活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

劉汀《我們那兒的生死問題》寫自己老家的人如何面對和經歷出生與死亡,因為“老家還在源源不斷地為我提供古老的資源,讓我去審視我所見的世界,我所不見的世界。因此,我始終把這一處看作是這個世界的邏輯起點,當成我認知任何事情的基本立場”。他把日常生活比作一場敘事,而生死只是開頭和結尾。雖然他直言一個山溝里的鄉(xiāng)村故事不能被引申、放大,或是與其他個體通約,但是,我們都同意,記憶是我們從內心深處、從潛意識中講給自己的故事。

江少賓《魂歸何處》細致地描述了父親為自己準備壽材到最終銷毀壽材的過程。銷毀壽材是一座里程碑,里程碑的這一頭,是鄉(xiāng)村社會的舊傳統(tǒng);里程碑的那一頭,是現(xiàn)代社會的新文明。草白《漫長的告別》與其說是回憶父親的離去,不如說寫的是與父親告別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長達12年,直到“像一個真正的喪父者那樣,每當別人提及這個稱謂,我只本能地感到遲鈍和麻木,再也無法與人產生共鳴。”在王新華《他們》里,他們是牛,牛是故鄉(xiāng)的象征。他們有自己的講究,“一頭牛從嘴到尾巴梢,都是內容”。當我長大走到外面的世界,它們“跟年邁的父母,共同構筑著我的后方”。最終,父親把家里最后一頭牛賣掉,給孫女湊上了城里擇校費,家里以后再也不會養(yǎng)牛了,對于“我”來說,“那個村莊,我是回不去了”。凸凹《救贖》說是自傷身世,其實也是懷念父親,更是表達了一個作家對文學的深切感念:“我們的生命因字詞而被提升”。此外,舒飛廉《一個鄉(xiāng)下少年的清晨》、彥妮《低到塵埃里》等,都是從自身生命經驗出發(fā)去講述大時代中普通人的起落悲喜,回憶苦難中那些永恒、真摯的情感的佳作。“90后”作家王悶悶的《世間的踟躕》、杜永利的《背離是另一種抵達》、王東旭的《母親的房子》等可算意外收獲,他們寫作的對象和父輩兄輩并無二致,依然是關于父母、成長、苦難,只不過他們用了自己不一樣的敘述方式來表達。

文化與情懷

從自我出發(fā)的好處是文字樸素,感情真切,其實打底的是作者的胸懷和個性。但也有一部分作家自覺地將自己蓬勃的激情與深邃的思索一同融入散文創(chuàng)作之中,他們從一開始就站在家國和文化的高度上,或探究人生,或抒寫思想,或描摹風情,他們的創(chuàng)作體現(xiàn)著各自不同的文化和價值判斷,并衍生出豐富的意蘊和內涵。

閻晶明《一次“閃訪”引發(fā)的輿論風暴》寫的是一次文學史上的事件,辨析了蕭伯納來上海所說和當時的魯迅所見之間種種“考證不完的爭議”。在魯迅看來,蕭伯納是照出虛偽世界的“一面大鏡子”,但對魯迅自己來說,他去見蕭伯納不是去見一個諾獎獲得者,而是“去見證眼前的蕭伯納和他想象中的一樣,至少沒讓他失望”。作者行文看似平淡,不知不覺中警句和意味全出。最后的感慨“每見到外國作家來訪,輕輕來,悄悄去,我總會想起‘蕭伯納在上海’這個詞”,余味深長。

2016年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散文獎頒給了雍錯《凹村》、金寬雄《話說歷史的江——圖們江》(朝鮮文)、楊犁民《露水碩大》、特·官布扎布《蒙古密碼》(蒙古文)、黃毅《新疆時間》。他們的作品呈現(xiàn)了較為廣闊的景象,特別是在對當下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思考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

葛亮的散文集《小山河》分為人世、人間、行間、光景四章,寫的是“人行世間的光景”。南京和香港都是葛亮心中的山河家園:南京是故鄉(xiāng),是忘不掉的蘿卜味的腔調,也是歲月流逝中零落的聲響;香港雖為異鄉(xiāng),這些年積累下來的感情卻因為異鄉(xiāng)的新鮮與陌生,內心深處反而更有探索的欲望。特別是書中頗有意趣地描繪了香港生活的點滴,太平山、維多利亞港、港大中文系、紅磡、荷里活道、椒鹽瀨尿蝦、避風港炒蟹、雪凍豆腐花、張愛玲、太平清醮……文字沉穩(wěn)中閃現(xiàn)著靈光,葛亮的香港由此煥發(fā)出迷人的風采。

耿立《節(jié)氣是一個一個的美學格子》從節(jié)氣寫起,最終回到我們原本的樸素與從容。張巧慧《金石永年》寫拓碑、墓志、印章、琴曲,是為“大夢五章”,但她卻問:如果窮其一生去學習“浮生六記”式的美之皮毛,那么美究竟是救贖還是墮落?文珍《花》寫她對花的理解和花給她帶來的感動,“后來每當不快樂時我便閉上眼,就看見心愛過的那些花兒,我親愛的梔子、桂花、芍藥、刺玫、睡蓮、桔梗、繡球、風信子,紛紛騎著星星向我飛來”。塞壬《釣魚》用比喻來寫生活,“我在釣魚中學會了沉潛,在持久的耐性中保持激情并跳出肉身,于無人之境進入另一個精神的維度。我發(fā)現(xiàn),女人是天生的釣者,她們無師自通地懂得了‘餌’”。

散文的新生態(tài)

從散文的創(chuàng)作群體來看,小說家和詩人仍然構成蔚為可觀的散文大軍。他們的散文不僅各具特色,還時常有著專業(yè)散文家所沒有的優(yōu)長。鐵凝《“何不就叫楊絳姐姐?”》深情回憶了日常生活中與楊絳的交往,將日常生活中的溫馨情誼與對故人的懷念之情升華為人生的寶貴財富,是作家的自我人生抒寫,也帶有強烈的審美價值。

2016年度出版的散文佳作還有南丁《和云的親密接觸》、張煒《李白自天而降》、張宇《推開眾妙之門》、慶山《月童度河》和雷平陽《舊山水》等等。此外,包括編輯、評論家、影評人、電視人、學者等各行各業(yè)的散文寫作者紛紛涌現(xiàn),時有佳作問世。事實上,把別的行業(yè)里面的優(yōu)勢都吸納進來,會使散文的空間更加打開,散文所反映的生活、情感、思想等內容更為廣闊和多樣,其藝術表現(xiàn)也更為豐富多姿。

散文的新生態(tài)當然不僅如此,隨著論壇、博客、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自媒體的興起,從事散文創(chuàng)作的人愈來愈多,包括傳統(tǒng)的報紙雜志等紙媒上的副刊、專欄板塊在內,特別是微信公眾號里的推送內容,散文的需求量都在日復一日地增加。以手機為載體的移動互聯(lián)網的特性更適合短小精干的短文而不適合邏輯復雜、長篇大論的傳統(tǒng)理論文章,網絡寫作給散文的觀念、形式、內容等各個方面都帶來了深刻的變化,其傳播的迅捷和廣泛也使它有了比傳統(tǒng)媒體更大的影響力。網絡的實時更新和交互性,同時充分調動了創(chuàng)作者和閱讀者的熱情與積極性。

在主要依賴于網絡傳播的散文寫作中,還有一部分作家,他們或關注歷史,或書寫都市,或著眼當下,或回望鄉(xiāng)村,憑借個性化的思考和鮮明的風格吸引了很多讀者,包括慶山、慕容雪村、塞壬、李娟、馬伯庸、蘇枕書、納蘭妙殊、鄧安慶等。2016年結集出版的有鄧安慶《山中的糖果》,李娟、納蘭妙殊等人的散文合集《我的心貴于這個城市》等。

這些散文的新生態(tài)不僅擴大了散文的空間,促進了散文的繁榮興盛,是散文在這個前所未有的嶄新時代的發(fā)展機遇,同時,散文也因其文體邊界上的模糊性以及包容性,落實到具體的寫作實踐中,形成了觀念反差極大的不同寫作圈子,彼此交集甚少,這也導致了近年來雖然可稱是散文的極大繁榮和擴散的時期,但同時也是散文價值判斷非常混亂的時期。

散文應該海納百川、無所不包,這個無限的文學空間會容納任何形式的經驗。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所說的種種跡象告訴我們,散文領域正在出現(xiàn)某些意味深長的新生態(tài),向著自由的努力正在蓬勃生長。我想,今后散文的發(fā)展方向可能是一種綜合性的文本,散文的疆域也可以繼續(xù)擴大。有論者稱,既然文類規(guī)范本就是歷史的產物,優(yōu)秀的作家必然謀求溢出文類的創(chuàng)作。這樣看來,時代總會對作家提出更高的要求,自由在當下會成為散文的桂冠還是篩子?我們將拭目以待。

(編輯:作家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不卡| 国产区精品在线| 亚洲手机中文字幕|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92午夜少妇极品福利无码电影| 男男肉动漫未删减版在线观看| 好爽…又高潮了毛片免费看| 免费看片A级毛片免费看| а√在线地址最新版| 窝窝社区在线观看www|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爽|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91综合国产91久久精品| 色吊丝永久性观看网站|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全彩里番acg里番| a级特黄毛片免费观看| 毛片大全免费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麻豆| 五月婷婷色综合| 日本视频在线免费| 国产gay小鲜肉|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网| 玉蒲团之风雨山庄| 播放中国女人毛片一级带| 成人午夜看片在线观看| 免费羞羞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久艹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韩国福利一区二区美女视频| 欧洲吸奶大片在线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黄色免费一级片| 成年人黄色一级片| 免费国产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91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美女hd高清电影| 国产欧美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