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臺
來源:作者:未知時間:2006-07-15熱度:0次
本書由國土資源作家協會會員作家劉圣文、劉偉編著,由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
瑯琊臺古屬瑯琊郡,位于青島膠南市西南26公里處的黃海海濱。海拔183.4米,臺周長7500米,平坦的臺頂原周長約390米。
瑯琊臺具有悠久的歷史,《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三次登臨瑯琊臺,一住數日,從外地遷來三萬黔首,修筑瑯琊臺,并刻石頌秦功德,祠四時主;秦二世胡亥,亦刻石“以彰先帝成功盛德焉。”方士徐福率數千童男童女東渡日本由此起航。瑯琊臺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教科書,是瑯琊文化的重要凝聚點,是歷代學者文人訪古探勝尋夢之地。
歷史上的瑯琊邑,為戰國時齊桓公所置,后秦始皇掃平六國,設36郡,瑯琊為其一,西漢沿之,隋設豐泉縣,明為夏河所,今為瑯琊鎮駐地。瑯琊臺為居其東南,臺前齋堂島嵐光擁碧,綠樹紅瓦;臺后龍灣千龍聚匯碧波蕩漾,銀浪漣漣,幾十里金沙海岸鋪金漱玉;臺東北,與海上畫屏靈山島遙遙相望,與岸海名山大珠山隔海相對,臺西北,山嶺起伏。村落簇簇,田疇方方,一派詩情畫意。
瑯琊臺前的瑯琊港,春秋時為全國五大港口之首,歷史上著名的“齊吳海戰”就發生在這里;西北幾百米處有一巨冢,相傳為瑯琊王劉澤之墓,至今封土完好。其他歷代帝王皆有登瑯琊臺之行。瑯琊臺因秦始皇三次登臨而名揚天下。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眾多詩詞文章書畫,他們當中有:王羲之、顏真卿、李白、白居易、李商隱熊、王仕貞、高風翰等詩詞書畫名家,因此,也培養出了瑯琊名士劉翼明為代表的大批文化名人,是瑯琊臺成為名傳千古之勝跡。在此可窺中國文脈之一玫王。
瑯琊臺古跡文物眾多。瑯琊臺上商遺秦磚漢瓦,筑臺的夯土層清晰可辨,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秦瑯琊刻石堪稱國寶。
該書作者劉圣文同志從上世紀70年代初,就對瑯琊臺民間故事的收集整理、文物的保護挖掘和瑯琊臺的宣傳保護做了大量工作。他幾十年來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先后收集捐出的秦代:“千秋萬歲”瓦當被定位國家一級文物。還收集捐贈了《瑯琊刻石》拓片、石器、陶器、瓷器、銅器以及民國《瑯琊臺圖》等重要文物400余件。還發現了秦代泥質夾砂灰陶管道。國內外的歷史學者、文物考古學家和眾多游客慕名前往瑯琊臺,或現場考察,或探勝索隱,或游覽觀光,絡繹不絕。
1982年12月青島市人民政府公布瑯琊臺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務院將瑯琊臺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瑯琊臺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青島市人民政府瑯琊臺為青島瑯琊臺風景名勝旅游區。1995年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在瑯琊臺以北建立省級旅游度假區。作為國家旅游局公布的國家“AAA”級風景區-瑯琊臺,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中外游客。
膠南市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對瑯琊臺的古跡文物進行保護和修復,已經建設和修復了青島瑯琊文化陳列館徐福殿云梯級梯御路瑯琊刻石徐福上書入海求仙群雕,望海樓瑯琊刻石亭亭子蘭炮臺等,還樹立了“徐福東渡啟航處”和“古造船場遺址”。
該書的作者收集了以瑯琊名士劉翼明為代表的一代詩宗的大量詩篇及歷代名家的詩篇、書畫等資料,匯聚成這部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書籍,為廣大讀者和研究瑯琊臺的各界人士,提供了寶貴資料,愿此書為弘揚的宣傳瑯琊文化,為千古名勝瑯琊臺再現秦漢之古樸風貌,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