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手細算,母親離世已經(jīng)整整十八個年頭了。
母親去世前剛過完九十大壽的生日。她的去世很突然,夜間起病,不到天亮就停止了呼吸。
當時我沒有在跟前,而是在從京城趕赴貴州的領(lǐng)獎途中(我的《皇天后土》一書獲得中華寶石文學長篇金獎),當晚我從揚正主席手中接過證書和獎杯后,一刻沒停,又連夜折返故鄉(xiāng)河南鹿邑縣奔喪。那時候還沒通高鐵,坐著一站一停的綠皮火車,兩夜一天,才匆匆趕到故里。
在穆店小廠集,我們陳姓是個大家族,幾百號人,我又是母親的長子。孝子孝孫們急盼著我的歸位。他們?nèi)找故貦粢呀?jīng)三天三夜。尤其是夜間,二、三十人輪流打地鋪,貼欞而眠,很令我動容。
我佇立在母親的欞前,鞠了三躬,念叨著:娘,我因領(lǐng)獎遲歸了!說完淚如雨下。在安葬母親時,我臨時動議把我的獎杯和大紅證書從包里取出,放在棺中、母親的身旁。因為我理解母親的心,這亦是映在她臉頰上的彩虹。
如今母親離開我們多年了。母親為我們這個家,以及孩子們的成長,吃了很多苦頭,如同天上星星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
最令我這個長子難忘的,還是母親的那雙巔巔走路的小腳。每天天不亮起來做早餐,如跳芭蕾舞,她是用腳后跟搗地的,走起來像搗蒜泥一般。她把全部的愛都無私奉獻給了我們。
我第一次看到母親哭,是我上初中二年級下學回家的時候。
她是抱著小腳哭的。
那年正逢全國三年自然災害,生產(chǎn)隊按工分分糧。每一個男壯勞力一天十分,女壯勞力一天八分。母親因是金蓮小腳,一天只有二分。她因供不起我和弟弟上學,而暗自神傷哭泣。
母親的哭聲是嚶嚶的,又是十分傷心的??蘼曉o了我學涯中攀山的力量。
當時我問母親,當年為什么要裹腳呢?
母親哎聲嘆氣地說:孩子,你想啊,那裹腳比生你們都疼,我也不想裹啊,那是封建思想鬧的,你姥姥逼的。說什么大腳女伢選婿難,三寸金蓮姻緣滿。為了裹腳,每天疼得我嗷嗷叫喚,如同上刑一般。
聽著母親的敘說,我又望著母親的三寸金蓮,僅有母指是直著的,其它四個腳指全都折斷了,扼在下面,我能想像出母親當年纏腳時的痛不欲生來。
1995年,我的工作從河北調(diào)動到北京,母親特意從鄉(xiāng)下來京城看我。我為她燒開水幫洗腳時,她死活不讓我?guī)兔?。她說我們裹腳人的裹布臭,腳更臭,怕熏著了你們,仍堅持自已來洗。
這也使我想起少年時,有一次下學回家時。還沒有進家門,便與串門的二大娘撞了個滿懷。她說你娘放腳了,那個裹腳臭啊,熏死了個大活人!她連喊帶比劃。
其實,我早有這方面的味蕾誘覺,你想想裹布條三丈三,里三層外三層地纏,密不透氣,那裹布、那腳不臭才怪呢!母親一次放腳,味道繞梁三日那不是形容,吃啥都有腳味道兒。因此,母親很介意在我們兒女面前放腳,抑或洗腳。
我很心疼母親,后來我看了馮驥才先生的小說《三寸金蓮》,對三寸金蓮僥有了興趣感。查證史書,裹足纏腳,始于宋朝,興于元朝,止于清朝、民國。此事先為皇室宮女的宮廷時髦,后傳民間草女效仿之。她的生命力綿綿長達1000余年左右。更嚴格地說,她是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一種女子分工中的審美文化?!澳兄魍?,女主內(nèi)”。女子以家庭為主,生兒育女,大門不出,二門不進。審美何為好?美女美在小,小口小腳小細腰。這里有句順口溜為證:
腳小能遮三分丑,
一彎軟玉凌波小。
淡黃弓樣鞋兒巧,
腰肢只怕風吹倒。
試想天下哪個女人不愛美呢?你小我更小。五寸鐵蓮丑,四寸銀蓮大,三寸金蓮為最好。
另則,還有史書記載:三寸金蓮嫁豪門,四寸金蓮教書人,五寸金蓮嫁戲人。
嚴格意義上來說,女人纏了腳,走向社會受制約。天天遭罪不說,家庭地位更難說。應該說,這是封建社會對女人們的企視,摧殘了天下母親的一生,抑或說使其一生苦不堪言。
現(xiàn)在裹足陋習雖然在祖國大地上絕跡,但母親的那雙三寸金蓮,已深深地留在了我記憶的深井里。特別是老人家纏足的痛不欲生的喚聲。每每談起,總能觸起我心中的那個軟處和淚點。至于那條又臭又長的纏足布,抑或是母親一生不幸的桎梏。
如今,我們聽著歡歌,邁著闊步,走進新時代。喜迎千帆競發(fā)立潮頭、百舸爭流勇搏擊,中國正處于百年之未有的大變局之中。君不見當今社會進步,飛速發(fā)展;君不見社會文明程度,大為改觀;君不見男女平等,男人能干的事,女人也一定能干好;君不見男女同工同酬,巾幗不讓須眉。我的感慨由此頓生:珍惜當下,珍惜我們的幸福來之不易。
祝母親節(jié)快樂!
祝天下的母親,心想事成!
這亦是我一個客居京城的游子,而對天下母親的俏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