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地質密碼

來源:作者原創作者:王國甫時間:2022-05-05熱度:0

報告文學

 

指尖上的地質密碼

王國甫

 

季節忽略了對春夏秋冬的承諾,夏天剛過就陰雨綿綿,氣溫連續驟降多日,如同越秋進冬,而入冬后太陽突然又露出笑臉,給了暖洋洋的一整天。可誰料想,晚上大雨傾盆,氣溫降至冰點,讓沉浸在暖陽里還沒反映過來的人們,陷入到辛丑亂季的迷霧中

室內,寂靜得連喘息都謹小慎微,唯有指尖按動鼠標“咔嚓、咔嚓”的細小音節敲擊著參會人們的心靈。

“調礦區地形圖”、“調鉆孔柱狀圖”、“調水文地質圖”、“調地質報告”……隨著一道道指令發出,碩大的顯示屏上數字化過后的種種信息更迭顯示,完美得似幻如影。

驗收專家組一番考量,組長宣布:貴州省地礦局106地質大隊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工作綜合得分93分,通過優秀等次驗收。

“歐耶!”106地質大隊參會人員下意識地揮舞雙拳,歡呼聲洋溢整個空間。歷時15個月,成功編制“指尖上的地質密碼”服務云生態,使幾代地質人的期盼夢圓,地質資料從此進入大數據時代

拂去塵埃,地質資料重現原始風貌

一摞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野外地質記錄本擺放案頭,翻看里面用鉛筆記錄的野外地質狀況、繪就的素描圖,歷經歲月洗禮,仿若鉛華不再的輪廓美人,難覓往昔風姿綽約、魅力四射的風采。

將紙質資料掃描保存,是地質資料信息化的基礎操作,面對模糊的原始資料,如何才能重現原始風貌、還原清晰?

大家知道,貴州務川盛產汞礦,開采歷史悠久,是世界采丹煉汞歷史最早的地方。相傳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漢朝就已開采利用。《貴州古代史》記載,在隋唐五代時期,已有“思州產朱砂”,思州即今務川。《元史·食貨志》中亦記有“產朱砂、水銀之所在思州。”,《貴州通志》(清乾隆六年刻本)更記有“朱砂、水銀出務川木悠、板場、巖頭諸處”。木悠即今木油廠,板場、巖頭產汞區地名沿用至今。務川汞礦,特別是務川木油廠汞礦,在貴州汞礦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中國解放后,百廢待興。1957年10月組建的106隊作為汞礦勘查專業地質隊,在前人零星工作基礎上,對務川木油廠汞礦展開了系統的地質勘查工作。

106隊建隊之初的第一批隊員,曾任106隊地質科科長、副隊長、省地礦局副局長的萬朝元,106隊首任總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劉平兩位老地質回憶,那時鳳岡到務川不通公路,到鳳岡下車,三天步行200多里才能到務川木油廠汞礦區。所有機器設備要拆散,連同鋼材、油料等數百噸物質,全靠人背人抬運進礦區。

在國家困難的日子里,每人每月僅有20斤包谷定量,饑餓難耐時挖蕨根、摘紅籽果腹......裁員下放后,千多人的隊伍只剩下了百余人,但大家仍然在木油廠堅持爬山、下井、測繪、采樣、打鉆、打坑道、編錄......缺乏營養的地質隊員,手、腳以致全身浮腫......

在這支隊伍里有老紅軍,有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老戰士,有全國勞動模范,有放棄國外優越條件毅然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的海歸,有從大城市來的大家閨秀,有黨培養的大、中專畢業生,有從解放軍、志愿軍轉業的退伍軍人,還有受到不公正待遇,被錯劃為“右派”、“壞分子”的知識分子,他們不少人是生在大城市,長在大城市,為了共同的目標,甘愿來艱苦的環境里吃苦。

1957年到1970年,務川木油廠汞礦地質勘查全部結束,長達14年艱苦奮斗和不懈的堅持106人完成鉆孔553,鉆探進尺14萬米、坑道5166米、淺井401米、槽探64300立方米,探明汞礦儲量16133噸,向國家提交了一個特大型汞礦床。

這期間,106隊有宋興明、王進先、任忠福、于金泉、羅玉彬、馬碧珍、趙玉學、歐祖繼等八位同志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他們與地質共榮

這期間,貴州汞礦的開發,為國家換取了大量外匯,幫助國家渡過經濟難關和償還蘇聯外債,為國家在國際社會贏得了尊嚴,也為貴州地方政府和從事汞礦開采的商民創造了一定財富,被周恩來總理深情地譽為“愛國汞”。

務川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水銀開采基地之一,至今,務川木油廠汞礦保有儲量仍居全國第一。為表彰106隊尋找汞礦的輝煌業績,國家地礦部授予106隊“在地質找礦工作中作出重大貢獻地質隊”榮譽稱號。

就是這樣一群普通人,胸懷找礦報國情懷,為了國家富強、民族希望,在國家急需的關鍵時刻站得出來,豁得出去,用平凡之舉譜寫了一曲曲時代頌歌。

106隊的找礦故事許多許多,如同大量寶貴的地質資料,塵封著......

如何拂去歲月的塵埃,讓地質前輩辛勤積累的地質資料重見天日,這是地質資料管理專業技術人員多年的心愿。

2020年9月,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啟動。

站在資料室一排排密集架前,看著堆積如山的地質資料,106隊黨委書記、隊長梁浩波對工作專班提出要求:“地質資料是歷代老前輩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信息化建設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我們必須做成優秀項目。”

梁浩波凡事追求極致的勁頭,早年間,人們在籃球場上就見識過,無論輸贏,他寧可打完累趴下,也絲毫不吝嗇力氣。走上領導崗位后他秉性未改,不但自己這樣,也要求他的下屬們如此。

大隊技術負責陳強聞言,點點頭說道:“梁隊,這項任務工作量很大,要求極高,僅資料室幾個人遠遠不夠,需要增派人手,添置電腦、服務器、掃描儀、陣列儲存設備。

“沒問題。舉全隊之力滿足專班所需,為完成目標任務創造一切條件。”梁浩波的表態,不啻于給專班裝上了新的強勁引擎

陳強牽頭,首席專家翁申富協助,總工辦主任熊星具體負責抓落實,抽調副總工程師陳沖、大數據中心總經理程勝等一干精銳19人組成地質資料信息化專班投入專項工作。

亂發與愁容

在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剛啟動的初期,常常有寒風吹亂她滿頭秀發,每每見樂觀的她滿臉愁容。

這一頭秀發,是106隊的徐煉;這一臉愁容,是106隊的葉德書。

徐煉是貴州省地礦局系統少有的檔案管理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隨著與地質檔案接觸的感情日積月累,心思細膩的她已把地質資料視為手足同胞般的親人。

葉德書是貴州省地礦局系統既懂地質又懂檔案管理的在職女地質高級工程師,跑過野外,鉆過老洞,當過子弟學校老師,十分清楚原始野外記錄的得來不易,熱愛地質事業的她敬畏所有地質資料。

她們面對單位近七十年從事地質工作積累的浩如煙海資料,歷經春秋滄桑,破損、模糊的現狀,如何極大地延長館藏保管和使用壽命,深深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但急不得又一籌莫展。

成立地質資料信息化專班后,徐煉擔任技術負責,葉德書擔任工作指導。

長期與石頭打交道,凝煉了她們敢于碰硬,不屈不撓的性格。她們摸著石頭過河,把原始野外記錄放上掃描儀,掃描結果不出所料,一片模糊。

“調整分辨率、飽和度試試。”迎著挑戰,葉德書與徐煉商量。

調整分辨率,掃描效果稍好點,但不理想,再調整,不理想,再調整......

調整飽和度,掃描效果稍好點,但不理想,再調整,不理想,再調整......

“差不多要顯露真容了,再調整掃描比例,加強下效果試試。”看著稍微清楚點的掃描件,徐煉給葉德書建議。

調整掃描比例,還不露真容,再調整......

綜合調整掃描參數,看著掃描效果皺皺眉頭,達不到要求效果,再調整,再調整,再調整......

如同居里夫人發現鐳元素一樣,上千次的實驗只為了那一次發現。經過反反復復多次調整掃描參數,掃描效果終于達到了心中的預期。

徐煉捋順了秀發,葉德書舒展了愁容,會心一笑,興奮得像一個戰士攻下了一個山頭。

地質資料舊貌換新顏,新面貌、新方式,孕育新生活、新希望......

記下調整參數,指揮工作人員正式開始掃描,再看看掃描出來的效果,恰似一份份點燃的灼灼希望。站在那里,凝視時空,如幻如夢。恍恍惚惚中,仿佛看到了當年地質老前輩馳騁黔北的身影,隱隱約約里,似乎聽到了務川汞礦山水的歡笑聲。

工作專班兵分兩路,一路是召回的退休老地質韓忠華、李克慶、韋勝永、李小紅負責編制報告摘要,一路由葉德書帶領十多個年輕人將近十萬個資料盒里的資料清單錄入電腦,匯總成如同“密碼本”的地質資料目錄庫。

三個月鏖戰,他們深懷敬之心,對館藏資料的根脈進行了深深且細細的梳理,召回編制項目報告摘要的老地質工作者,溫故知新,余熱迸濺;整理錄入資料的年輕人,指尖飛揚,身手非凡。

摸清家底,“密碼本”雛形構筑完成。一次性通過省地礦局專家組檢查,同意轉入第二階段資料掃描,將“密碼”裝入“密碼本”里。

把傳統與現代結合在一起,

把科技與夢想融合在一起,

把初心與責任聯系在一起。

——這,就是信息化建設的初衷與使命!

負重前行,成就歲月靜好

七〇后專欄女作家蘇心曾在一篇文章里寫道:這世間哪有什么歲月靜好,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那些光鮮背后,就像穿著單薄的春裝站在寒風中等客戶一樣,不過是咬緊了牙關的支撐。

轉入資料掃描階段,專班增至30多人,沒有大辦公室集中辦公,他們就分散在各自原來的辦公室,上班把資料抱去,下班把資料送回。一直延續到大隊老基地拆遷重建,辦公地點搬到官井過渡辦公樓才集中在一起。

他們最難忘的是資料從老基地往新辦公樓轉移,那是血汗與心智澆灌的一段時日。

囿于保密規定,老辦公樓整整一層樓密集架里近10萬盒資料必須自己動手。取件、登記、裝箱、打包、搬運、裝車、押運、卸貨、搬運、清點、移交、登記、上架,一整套程序走下來,灰頭土臉,汗流浹背,與建筑工地上勞作的農民工毫無二致。

棱角分明、堅硬如鐵的老資料盒呀,戰場他們必須面對的敵人。要降服這些敵人,他們每人每天要磨爛兩三雙手套。手套稍換不及時,就會磨破手套擦破皮,滲出的鮮血與手套粘連在一起,換下手套那是伴著撕心裂肺的疼,啊。

回憶那段時日,徐煉說:“雖然是把女人當男人用,把男人當牲口使,能把資料全部安全轉移過來,分門別類整理好上架,再苦再累也值了。”

縷縷的晨曦中,矯健的身影走進來,一串串歡聲笑語飄進來,生機勃勃的氣息彌散開來。新辦公樓三樓專班的辦公室,在慢慢地渾厚和豐腴起來。

一排排電腦、一臺臺掃描儀整齊列隊,恭候著它新主人的到來。地質資料信息化專班組建五個月后,終于集中辦公了。

他們將在這里把近七十年積累的所有地質資料演繹成“指尖上的地質密碼”保存下來,直到永久,永久......

葉德書給大家鼓勁:“隊上對我們專班的工作很重視、很支持,也對我們寄予厚望。現在大家集中辦公了,三個人一組,兩個人負責拆裝、掃描,另一人負責整理錄入電腦,每道工序都要認真細致,不給下道工序添麻煩,既要加快工作進度,又要高標準、嚴要求保證工作質量。”

“我們要嚴格執行三級質量管理制度,每道工序、每個人都要進行自檢,還要相互監督進行互檢,一定要確保工作質量符合技術要求,做成優秀項目。還要嚴格執行保密制度,所有手機全部放入門口墻上的手機袋中,室內不允許使用手機,接聽電話必須到外面走廊上去......”徐煉履行技術負責職責,要求更嚴。

“保證完成任務!”不知誰帶頭喊了一聲,大家附和“保證完成任務!”像立“軍令狀”一般。

每天清晨迎著朝霞,從一樓資料室領取當天掃描的資料,抱到三樓辦公室,打開資料盒,拆開一本本資料,一頁頁掃描后,重新裝訂成冊,再將掃描件按順序整理存入電腦,裝入目錄庫。臨下班時,再校核目錄庫、掃描件、實物三者相符無異,才披著太陽余輝將資料送回一樓資料室,完成全天的工作,日復一日。

拆裝掃描看似簡單,但稍不留意順序就會全部錯亂,給下步工序增加無盡的煩惱。校核更是一項細致活......

怎能忘記,貴州省納雍縣張家灣2017年“8.28”山體崩塌災害發生后,地災應急監測設備沒到位時,設置5個人工簡易監測點,用傳統的監測方式,將繩子兩端拴上石塊放在山頂裂縫兩邊,監測人員死死盯住繩子觀測,連眼皮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錯過一絲絲細微變化。監測人員在喝水、吃飯基本生活需求無法保障的情況下,一口氣堅守40多個小時,對發生災害危巖體穩定性進行監測預警,每小時向指揮部報告一次變化情況,嚴防次生災害發生這是“盯”的精神。

每天的校核雖然工作難度不大,技術含量也不高,但卻是責任心最強,耐煩心最好的人才能做好的事情。一眼看三處,就如地災監測人員一樣,盯得眼花頭昏。這是“盯”的延續。

日積月累的粉塵、細菌滋生于長期保存的資料中,盡管辦公室多開了幾個通風窗口,人員佩戴了口罩,但隨著多點作業的展開,仍未擺脫粉塵、細菌的侵擾。無情的粉塵時常把大家,尤其是患有哮喘病的長者嗆得臉紅筋漲,心跳加速......

這期間,單位招進了一批實習生,十多個身姿裊娜,膚如凝脂的女孩聚集在信息化專班,這道亮麗的風景線,別說男人,就連女人也禁不住要回頭多看幾眼,養眼啊。可是,無恥的細菌專找細皮嫩肉肆虐,大多女孩全身出現斑丘疹,以面部最甚,嚴重時出現風團......

周五下午臨下班前,嬌的電話響了起來,從手機袋里取出電話,一看是在貴陽工作的男朋友打來的,趕忙跑到走廊上去接聽。

“嬌,今天是周末,一會我從貴陽回來帶你去吃好吃的,之后我們再去看電影如何?”

礙口識羞片刻,從來不會撒謊的她,囁囁嚅嚅半天回答道:“我到野外出差了,個把星期才回來,我們下周再約吧。”其實,每周才能見一面,每次分離后都是望眼欲穿,她是多么盼望再相見呀。

“哦,那你在野外注意安全,照顧好自己。下周我再回來。”男朋友失望至極。

嬌是家里的獨生女,父母視若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從小十指不沾陽春水,可是,大學畢業來單位實習,進工作專班后,又是搬東西,又是上、下車,柔嫩無骨的手時不時還會磨破皮,苦點累點就忍了,人總是要在磨礪中成長的。而愛美是女孩的天性,被細菌感染,臉上出現大片的斑丘疹,會不會留下疤痕,這幾天她一直郁郁寡歡,大多時間用長發遮蓋半邊臉,更不愿讓男朋友看見自己這張“丑臉”。掛斷電話后,心中涌起陣陣酸楚,她的眼睛濕潤了。

后來,筆者在務川巖風阡鋁土礦勘查項目部遇到完成信息化專班工作到野外體驗生活的袁佳男、徐姍姍、楊加秀、龍晨、祝夢露五位美女實習生,談及專班的那段時光,她們告訴我:剛開始覺得無聊,后來慢慢適應就習慣了,還學到不少東西。有次,我們看到一張比大辦公室還大的地形圖,大家都愣住了,原來以為只有在電視里才有,那是電腦制作的,沒想到還真有,這是老前輩雙腳走出來的,與老前輩們一比,我們太吳下阿蒙了。

這次來體驗生活,短短幾天的同吃同住同勞動,深深感到楊哥(指該項目現場負責楊時強)他們這些地質人員遠離鬧市,堅守野外,不容易,特辛苦,與他們一比,我們在專班吃的那點苦根本就不算是事。

錙銖必較,“折騰”來的利器

生活恒定是要前行的,就像樹一樣,總往高處長;就像水一樣,畢竟東流去。

陳沖,生活中是個豁達開朗大禮不辭小讓的人,但對技術問題那是錙銖必較。他是106隊培養出來的四名國家級綠色礦山建設領域的專家之一,是遵義市自然資源局專家庫生態修復“三合一”方案首席專家,曾被邀請前往省外參加國家級大型綠色砂石基地現場審核,在業界享有一定的聲譽。這次抽調參加地質資料信息化專班工作,為確保成果質量,在選擇設備時他把供貨商“折騰”得夠嗆。

供貨商第一次上門,帶來了高清高拍儀、專業高速饋紙式掃描儀、普通饋紙式掃描儀三種專業設備。供貨商是個年輕人,口才特好,滔滔不絕,夸耀這些設備質優價廉,好評如潮。

陳沖微微一笑:“我只看實效,不看廣告。”

他讓專班人員將所有設備分別接入同一臺測試電腦,設置相同的成果要求參數,采用相同的一摞地質資料掃描試驗。在經歷了數次測試后,陳沖搖起了腦殼。

“這效果達不到我們的要求,老舊資料掃描不清晰,高拍儀有變形。我們要掃描的資料,有些字跡已經變得暗淡模糊,有些是原來用鉛筆記錄的野外記錄本,還有些是裝訂有老照片的施工報告等等,必須清晰呈現所有資料的原貌,不同的資料需有不同的設備來處理,還有數據儲存和保護,不能應付了事,也不敢應付了事......”

“陳總,你們能不能明確告訴我,到底要什么樣的設備?”供貨商為難道。

“具體什么樣的設備,我也不太說得清楚,反正我們就需要糾錯能力強,使用效果更好,能滿足技術要求的。”

“那我們回去再看看,再找找有沒有效果更好的設備......”

供貨商不想失去這個商機,四處尋找貨源,設備說明書傳了一份又一份,不停地與陳沖電話溝通咨詢。半個月后,再次帶著直接式零邊距平板掃描儀、饋紙式A4高速掃描儀、高速A0圖形掃描儀、服務器、陣列儲存等數套設備到來。

陳沖拿來了貴州405礦區鈾礦資料,這是106隊建隊后提交的第一份地質成果報告。那時,為滿足國家發展原子能工業所急需的鈾礦資源,省地質局在1958年11月給106隊下達了尋找鈾礦儲量任務。領命后,106隊組織技術力量冒著被放射源輻射的風險,先后在黔北三縣境內發現鈾礦床、礦點和礦化點,組建兩個分隊對5處鈾礦產地進行了普查、詳查與初勘工作。1962年7月,合并整理編制相應工作程度的鈾礦地質報告3份,提交2個小型礦床,19個礦點,求獲了一定的鈾金屬儲量......

這份珍貴的成果報告記錄在幾張泛黃的土紙上,字跡隨著歲月的流逝,已變得暗淡模糊。必須要將這份報告掃描清楚,這既是對寶貴地質資料成果的高度負責,也是對選購掃描設備的起碼要求

放入新帶來的設備經過測試,掃描效果達到預期要求,這項對于106隊具有歷史意義的地質成果再次清晰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好,就它了,可以簽購貨合同。”陳沖抬起微笑蜘蛛似的笑臉說道。

供貨商長長出了一口“怨氣”:陳總這樣的客戶太難“伺候”了。

解決了設備問題,還有許多技術問題等著他和同事們。

頭腦風暴,提升地質密碼精細化

在地質規范、技術標準不完備的年代,地質前輩們憑著扎實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摸著石頭過河的艱辛探索,祖國尋找豐富的礦藏

彼時留下的珍貴資料此時按信息化建設技術要求碰到了技術難題。

那時,為預防泄密,防止被敵特分子破壞,資料室存檔的貴州405礦區鈾礦、務川木油廠汞礦、印江縣石柱巖銅礦、標水巖鎢錫礦、磨槽溝鈮鉭礦、金廠金礦等等前期老地質資料,大部分都沒有相應的地理坐標標識。

老礦山資源枯竭閉坑多年,已不復存在,當年項目實施的老前輩大多已仙逝,在世的年事已高也無從回憶。連項目地點都難以確定,又怎么完善老舊項目的坐標標識?

秋天的夜晚,墨黑的天空總有些繁星點綴,天空中明亮的勺子般北斗七星,璀璨的北極星恒久地掛在天,仰望天空,總會找到南北

陳沖找陳強求經:“陳總,很多老資料上沒有坐標標識,這次地質資料信息化技術要求,必須標注,您看咋處理?”

“不同歷史時期地質規范對使用坐標系統要求不同,我們要查閱過去的老規范,確定老坐標后,再轉成現在新規范使用的坐標系統,工作難度不小,去找首席專家翁總商量下吧。”陳強說。

當兩人來到首席專家辦公室問道時,翁申富正在思考這事,他已經預料到會遇見補充坐標標識這個難題。明白二人來意后,翁申富十分嚴謹地說:“這種情況我也沒有遇到過,為這事這幾天我也是絞盡腦汁,不得其法。還是組織專家團隊攻關吧。”

專家團隊開始頭腦風暴,商量對策。最終確定遇到該類項目,仔細研究報告內容,從報告內容描述中確定項目大概方位,再根據周邊衛星遙感圖片解析,大致確定項目地點,在此基礎上通過地圖軟件確定項目坐標,手工輸入系統。

坐標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回到了圖件上,回到了資料中。

夢想,又紅紅火火地燃燒起來了......

生產力低下,物資匱乏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地質資料用紙薄如蟬翼,粗糙如沙,加之保存管理粗放,不同程度的破損隨處可見,有些圖紙破裂,有些皺如枯朽。掃描前先整理、熨燙平整、皮紙粘貼修補,盡力修復后,再用透明膜包好才能過機掃描。小心翼翼文物大師修復古董,如黔北繡娘紅苗刺繡點點滴滴,注入的是地質人的心血,還原的是地質資料的歷史原貌,為的是讓地質密碼精細化,讓存儲利用價值最大化。

貴州省務川、正安、道真三縣是我國新的大型鋁土礦資源基地,已探明鋁土礦資源總量7億多噸。106隊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到如今,三代地質人四進務正道區域開展鋁土礦普查、詳查、勘探、整裝勘查等工作。

歷時四十多年在3251平方千米的勘查區內風餐露宿,櫛風沐雨,完成鉆探工作量20多萬米,探獲鋁土礦資源總量4.35億噸,向國家提交超大型礦床2個、大型礦床5個、中型礦床3個。憑此,106隊成為“全國模范地勘單位”,鋁土礦專家廖友常成為“全國先進工作者”,獲得國土資源部獎勵2項。隨著貴州務正道煤電鋁一體化基地建設,鋁土礦資源得以開發利用,有力助推務正道三縣摘掉“國家級貧困縣”帽子,成就了務川縣“鋁土礦都”美譽。

在務正道地區鋁土礦地質資料中,有一張拼接成大約二十幾米長的圖件,在過掃描機時無法保持中正,不能完整掃描,徐煉她幾個人弄了一上午,反反復復總是達不到效果。

徐煉向專班的人征求意見:“誰能想個辦法?”

大家一個個站攏來,這么長的圖件誰都沒見過,要一直保持中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招。

最后,坐在辦公室旮旯的一位小美女走過來,她家里經營十字繡裝裱生意,端詳半天,怯怯說:“徐姐,我在家看爸爸裝裱較長的繡品時,是先用重物壓住,校正四個角成直角后,才開始裝裱的。你看我們能不能借鑒裝裱的技巧,用和掃描儀寬度一般大小的透明膜夾住前身,再由幾個人抬住圖紙不讓傾斜試試如何?”

“好,有辦法總比沒辦法強,試試吧。”

如法炮制,他們如身負幾千萬噸礦石的壓力一樣,絲毫不敢掉以輕心,幾次嘗試,終于掃描成功,大家興奮得像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一樣歡欣雀躍。

15個月的團隊智慧450天的辛勤勞作,一點點精益求精,一步步克服困難,滿懷對前人辛苦與睿智的尊重和仰慕,他們掃描了2686檔67900件館藏地質資料掃描資料總長度近地球周長分之一,全部整理順暢裝入目錄

夢想因拼搏而絢爛

    春雨潤青,夏日潑墨,秋草搖黃,冬雪飛白。歲月如歌,他們共同享受著地質老前輩留下的芬芳......

時間長著翅膀,日夜不停地飛翔,像一只敏捷報春的鳥。轉眼到了省地礦局最終檢查驗收的前夜。

陳沖睡不著了,熊星陳強睡不著了......他們雖然都是從事自然科學工作的唯物論者,但這天氣的異常變化,似乎不是什么好兆頭。難道說,明天迎檢會出什么狀況?

“徐煉,明天匯報用的PPT修改完善得如何......”陳沖已看過三次了,電話上想再確認一下。

“陳總,你們幾個隊上專家提的意見,我都修改了,晚上我再看看。”

“葉老師,明天專家組要來檢查的資料千萬不能出差錯哦......”熊星下午剛檢查過,再叮囑一番。

“我再去檢查一道。”

陳強、翁申富、梁浩波......從技術負責到首席專家、隊長書記一道道指令,劃過夜空。必須確保既定目標實現,優秀回答一切

葉德書、徐煉更是坐不住了,連夜召集人馬再次投入到迎檢前的準備工作。核實資料通宵達旦,人人熬成了兔兒眼,通紅通紅的。

那是一雙雙通紅的眼,更是一顆顆燃燒的心!

一切的一切,就是為了一聲“歐耶”,一聲“歐耶”蘊含著太多太多的過往和酸楚,太多太多的穿越與興奮。

眾所周知,地質資料是人類探索地球的認識積累和客觀記載,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數據資源,頗具獲取成本高、難以重復獲取、再利用價值高之特質。新時代,隨著地質工作業務領域大大擴展,地質資料的內容和信息組織形式也更加復雜,這給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工作帶來極大挑戰。

人們期盼地質資料信息化,若大旱之望云霓。

春天來了,和煦的春風,吹暖了黔山秀水,忽地一夜春風,千樹萬樹驟然迸發,滿山遍野的枝葉愈加滴青流翠,猶似激情的火焰躍躍欲試噴薄迸濺。

虎年春風伴隨著一大波政策紅利從首都北京吹來,吹響了貴州人民磅礴進軍的集結號

中央支持貴州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深入實施數字經濟戰略,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為產業轉型升級和數字中國建設探索經驗。”

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無異將成為政策紅利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強力支撐。

看到此,翁申富想起當年創新“全程守礦工作法”之初,為查閱先期黔北鋁土礦多個勘查項目幾百個鉆孔資料,是在兩個資料管理員協助下,自己泡在資料室幾個月才看完的。現在,坐在辦公桌前打開電腦,同樣工作量的資料,動動手指,幾天時間就能瀏覽一遍。科技進步信息共享帶來便利106地質人充滿了自信與自豪

“園林之美,豪富所私;山川之勝,天下公之。公者千古,私者一時。”清代著名書法家、金石學家吳大徵的名句涌上翁申富的心頭。于是,他欣然提筆,寫下了獻給地質資料信息化專班的詩歌《圓夢的你》。

地質碩果七十年,資料圖件堆如山,

何時圓夢數字化,挖掘潛力只等閑。

如今適逢新時代,黨委重視組專班,

全隊調集強兵將,上下一心齊攻關。

轉換資料六萬件,數字篇目七十萬,

雖無勛章胸前掛,圓夢功載千萬年。

......

是啊,450多個日日夜夜里,他們遨游在地質資料的海洋,承受艱辛,揮灑睿智,滴滴心血凝結成星河般璀璨的地質密碼。

回味那一段不太遙遠的歲月,情長紙短,還有好多令人瞠目結舌,不可思議的故事沒有追記,還有許多參與者也未能提及我們相信,千年之后,當后人在數念起編制“指尖上的地質密碼”時,仍然會敬重們的名字。

 

 


王國甫,貴州省地礦局106地質大隊職工


聯系電話:1376592716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视频久久久久一区| 日本亚州视频在线八a| 国产精品莉莉欧美自在线线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www.欧美xxx| 男男调教军警奴跪下抽打| 男男(h)肉视频网站| 很污的视频网站| 免费羞羞视频网站| xvideos永久免费入口| 男朋友想吻我腿中间的部位| 女人被免费网站视频在线| 免费午夜扒丝袜www在线看| japanesexxxx乱子老少配另类| 理论片2023最新在线观看| 无翼乌日本漫画|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久草网在线视频| 67194熟妇人妻欧美日韩| 男人边摸边吃奶边做下面| 大陆三级特黄在线播放| 午夜伦情电午夜伦情影院|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狠狠综合| 色哟哟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的性色视频|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 99re热在线视频|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免费播放高清|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91大神娇喘女神疯狂在线| 欧美sss视频|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下载| 中文字幕久久久| 狠狠色丁香九九婷婷综合五月|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国产| 人人看人人添人人谢| jizz在亚洲|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