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源是一座礦山,境內有不少大小煤礦;斜源又是一個中藥園,園內生長著杜仲、黃柏、厚樸、黃連等各種中藥材。2008年汶川大地震,斜源礦塌房倒人傷,滿目瘡痍,成為重災區(qū),災后重建地。政府和社會傾力相助,斜源從零開始,一切重新規(guī)劃設計布局。幾年后,一座嶄新漂亮的斜源小鎮(zhèn)在人們的期待中誕生,他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共享小鎮(zhèn)。
如今的斜源小鎮(zhèn),被眾多網(wǎng)友關注打卡,成為一處網(wǎng)紅之地。
斜源在哪里?如此有魅力?斜源小鎮(zhèn)離成都60多公里,住在大邑西嶺雪山下,斜江河邊。一個四周群山環(huán)抱,山清水秀休閑度假的好地方。
斜源的純美吸引著我;斜源的熱情感染了我。今年初夏的一個早晨,我來到斜源,開始尋找斜源那優(yōu)美動人的故事。
踏進斜源,一幅恬靜的川西山地小鎮(zhèn)水墨畫卷徐徐展現(xiàn)開來:錯落有致的房舍,彎曲的柏油路,新建的長街,俊美的九龍廊橋,沿江游覽步道,整齊的農貿市場隨地形起伏棲息在斜江河兩岸。
昨夜剛下過雨,四周山巒顯得更加翠綠。沿著斜江河邊漫步,時而拾級,時而平步,許多驚喜不時涌來:一輛輛自行車被刷上白色,或立在草坡,或斜靠河邊石欄桿,路邊隨處擺放著各種花盆,沿街居民房墻壁上,嵌著許多流行話語:“隨心而遇”,“那是外婆家出門依山傍水”,“今是一縷炊煙喚起無數(shù)鄉(xiāng)愁”。一面墻壁上嵌著一排排白色瓷碗,“大邑白瓷”展示著它的悠久歷史。一個個由藍白色門牌組成的一幅斜源小鎮(zhèn)地圖悄悄嵌在白墻上,新穎別致彰顯出它的獨特魅力。河邊步道旁,擺放一架白色鋼琴,三把白色大提琴并排而立,游人可以上前自由“演奏”。兩個交叉重疊的白色相框立在河邊,“LOVE”四個字母親密相連,一股高高的水柱從河中突然沖起,引來不少戀人的目光,這是情侶們的打卡地,浪漫而溫馨。一座小橋上,掛著鐵鏈和紅色祝福牌,還有店鋪門前的綠色大郵筒、陶罐、石磨、水缸,這些過去的日常生活用品裝飾著街面,讓人感到格外自然親切,往昔的美好時光不覺涌上心頭。一個個小巧漂亮的共享書廚擺放在大街小巷的角落里,游人可以隨便取出閱讀,并把自己多余書籍放進去,讓大家共享。路邊設置著一座座精巧的飲用水臺,游人只要輕輕打開水龍頭,一股清泉噴射而出,瞬間浸潤你我的心田。各式各樣風格不一的酒吧、餐館、茶室散落在鎮(zhèn)里鎮(zhèn)外,坐在“聽語”墻下,端一杯茶,可以慢悠悠品茶觀賞小鎮(zhèn)的風俗,感受小鎮(zhèn)的熱情,體驗這里的悠閑時光。
這是一個打造較為完美的文創(chuàng)小鎮(zhèn),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在這里得到最大體現(xiàn)。濃郁的文藝氛圍在這里發(fā)出陣陣芳香,藝青們巧用這里的人文地理環(huán)境,發(fā)揮自由想象,因地制宜,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老舊物品,裝飾打造出一個別具文藝風格的小鎮(zhèn)。
這里還是一個懷舊小鎮(zhèn),一段運煤鐵軌,馱著幾個運煤翻斗車擺放在游覽路上,“新源一號井”向來往者述說著礦井過去的輝煌。墻上的玻璃窗里,陳列著煤礦里的礦燈電池等各種礦井設備用品,告誡人們不要忘記這里曾今是“往昔”的礦山,一段不能忘卻的歲月。
62平方千米的斜源鎮(zhèn),物產(chǎn)豐富,境內盛產(chǎn)優(yōu)質煤,花崗巖、石灰?guī)r、硫鐵礦等20多種礦產(chǎn)。斜源還是藥材之鄉(xiāng),各種名貴中藥材就達5萬多畝。高高的唐代摩崖石刻藥師崖上,記錄著斜源種植中藥材的古老歷史。在斜源的“飛鳳山風景區(qū)”里,還有石刻、泉水、成片的中藥材,他們把斜源融匯成一座生態(tài)旅游的絕佳之地。
2010年11月,當斜源新源一號礦井被永久關閉時,斜源人也許不會想到,這里將會鳳凰涅磐,在毀滅中重生。
斜源,礦山關閉后出路在哪里?這是不少礦山關閉后面臨的一道新難題。重新思考,精心策劃,準確定位,斜源結合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又探索出一條重生之路,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生態(tài)休閑旅游之路,逐漸成為斜源的主旋律。
喝一杯斜源的滋補藥酒、茗一口斜源的杜仲茶,采一把斜源的中草藥,站在斜江河邊,隨山風任意吹亂我的頭發(fā)。抬頭望兩邊的青山和遠方漂浮的白云,這里曾是金山銀山,現(xiàn)在已變成綠水青山!礦山變景區(qū),礦工成店主,斜源充滿新的活力,正順應時代發(fā)展需求,創(chuàng)造出一個供人們放飛心情的地方。
黑金子嬗變成金鳳凰,斜源,你真美!
上一篇:巴山名鎮(zhèn) 紅色恩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