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與再塑人類群體的內外生存模式 ——評武茳虹小說《薩耶沙漠》

來源:作者:張迎時間:2022-10-17熱度:0

解構與再塑人類群體的內外生存模式

——評武茳虹小說《薩耶沙漠》

張迎


武茳虹的《薩耶沙漠》從整體的內容布局上來說,將折中主義思想貫穿文章始終,并在人類群體中表現為一種普遍的約定俗成的道德認同。武茳虹從折中主義的角度而非從中庸或折中的層面入手布局文本,便決定了整篇小說的文脈走向和風格特征是充滿反諷的內在生發力和外在張力的,并由此揭露人類群體所遭遇的現實與精神危機,解構造成其內外雙重危機的重要因素,進而隱喻對應的解決方案以及生發自我美好寄寓。

折中主義作為普遍的價值認同

折中主義與中庸、折中是不對等關系。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意為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標準。他又說:“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由此可見,要達到中庸,需要“允執其中”,防止走向兩處極端;《辭源》中提到:“折中,調和二者,取其中正,無所偏頗”。《辭海》中有言:“折中,調節過與不及,使適中。”那么,“折中”與孔子所講“中庸”是相通的,它們承認有互相對立的左右兩極,只是不贊成兩方之中的任何一方有失均衡,主張對兩者進行合乎時宜的調整,從而做到“中正”;列寧在1921年1月26日所作的《再論工會、目前局勢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錯誤》提到“布哈林折中主義地提出問題,結果自己弄糊涂了,竟然發表了工團主義的言論。”從中可以看出,折中主義指代表述不明確,缺乏確定性,純屬模棱兩可,泛泛而談的言論和思想。

主人公拉是水保局的一名臨時工,每天過著規矩上班與下班的機械生活,直到有一天他被派到薩耶沙漠進行工作,他的整個生活被徹底打亂。因常規生活被打亂所造成的主人公潛意識語言行為活動反映以及周圍人所表現出的言語細節都呈現出無可回避的折中主義思維。主人公被派往薩耶沙漠工作,局長征求他的意見,他的回答是:“去也行,不去也行。”妻子問他晚上一起睡還是分房睡?他的回答是:“分也行,不分也……”而同事問他今天能否去薩耶沙漠的時候,他回答:“可能去,也可能不去。”……主人公模棱兩可又毫無主見的種種回應歸根溯源還是受控于折中主義思想。顯然,這種折中主義回應是僵化的形式主義范疇。如果說回答的對立面是拒絕回答,那么,主人公的回應實則是回避回答。某種程度上,他說出的話根本沒有實在意義,充滿機械性和程序性。而回避意味著逃避,逃避回答所有現實問題也就是在逃避現實。而逃避現實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只能是主體性極度缺失,個體話語權幾乎被完全剝奪,個體生命的價值無法落實到對應的領域和人格當中這反映出人類群體普遍存在的精神困境和危機

局長曾經教育拉模棱兩可的回應方式“是最安全的措辭”。作為小人物的拉,為了獲取一定意義上的生存空間,為了更好的生活幾乎全盤繼承這種認識。然而,“最安全的措辭”表面上雖然可以麻木地趨同于集體共識,但實際上它反映了小人物的卑微渺小,繼而導致個體生命的自甘墮落。而個體生命的頹廢與消沉如果安放在大時代的宏觀視野之,武茳虹塑造拉這一人物形象其實是在控訴商品化、模式化的人際關系與人類生存空間。在科技空前發展,全球性文明碰撞的大時代背景下,所有社會中的人其生活方式都在潛移默化地接受外在環境的改變,然而,人類的思維認識與定向發展遠遠趕不上科技文明的快速進步,或者尚處于適應期的認識,突然又被迭代更新的文明技術所打亂。另一方面,全球性的文明碰撞,在拓寬人類視野,認識文明差異的過程中,又極大沖擊種族內部的文明認同。因此,大時代背景之下包含的種族群落,會自覺不自覺地遇挫,進而變相調整恒定不變的生存法則,而這種逃避性的人類生存應激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是整個社會時代的縮影物質世界的過度索取與精神世界的極度空虛,使得社會處在追求物質利益最大化的熔爐中無法自拔,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出現信仰危機。受此影響,生活在社會群體中的小人物也會被迫接受相應的生存原則與行為約束規范。在追求模式化、同質化的生存模式中,完成對現實人生的逃避,實現暫時性的安逸。主人公拉的形式主義語言藝術無疑就是逃避性生存模式的一種表現。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表象之外的呈現是形式主義語言藝術,那么支撐起形式主義外在表述的內部框架便是無意義內涵的從眾心理。這類似于管理學上定義的“羊群效應”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沖右撞,但一旦有一只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應”暗指類群體的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作為大江大河奔流激蕩時代的一個小人物,命運走向似乎在一開始便已經成型。拉沒有對應的配套措施來助推人生的航向和主導未來的生活,他只能謹小慎微地對待發生在自己身上和身邊的一切大小事宜。面對一次又一次出差計劃的破產,面對一次又一次局長關于出差工作牽強附會的推脫,拉永遠維持著不聞不問、無動于衷的被動服從樣態。這從側面反映出的恰恰是主人公生存困境的尷尬局面原本是文化、傳統和繁衍的載體,是某種文化的主體甚至創造者。當一個人將某種文化認知內在化后,他/她就獲得了作為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所必需的社會素質。可是因生存困境導致的社會生存認知往往使本該積極的社會素質轉向消極一方。由此引導小人物走向失語狀態,雖然名義上具有說話的權利,卻在社會復雜萬變的環境系統當中失去了言語功能主體意志被大眾固化意志凌駕與剝奪只能隨著大眾共識的聲音循規蹈矩地行事主體自由的聲音被扼殺便意味著主體思想人格的倒退和無意義沒有了個體的思想與人格,個體形同一架被社會大工廠所操縱的機器,依照固定的程序設計按部就班的機械行事。

拉的悲劇生活如此,圍繞在他身邊的人也是如此。相比于小人物的拉——一個水保局的臨時工,局長確實是一位大人物,他可以在一定意義層面管控與調配局內人員。然而將局長放眼于整個社會,他也只能算是恪守社會條例法則的一個小人物。因此,他也合理地繼承了屬于小人物的折中主義思想(智慧的官方語言),比如在拉問詢他去薩耶沙漠的項目是否被取締時,局長給出的回答是可能被取締,也可能沒有被取締。當拉問局長到底什么時候薩耶沙漠的相關工作人員會來接他的時候,局長的回答依舊是首鼠兩端——可能明天,可能后天。外在形式主義的語言藝術與內在的無目的無意義內涵的機械從眾心理無時無刻不在水保局的日常生活當中展現出來沒有人可以例外與拉一起工作的同事,同樣生活在怪圈里,因為有人一直在議論薩耶沙漠,所以所有人都對薩耶沙漠心存向往,只有拉一個人可以去薩耶沙漠,所有人便都對拉充滿羨慕之情,每個人都在非理性的感性概念里活著,都在淺表化層次孱弱地認識現實真相。而原來沒有定義的事件也在集體無意識中生發出神秘而誘人的果實,給人的心理印刻虛假的幻象。

值得注意地是,小人物集體無意識的折中主義思想也反映出現代社會出現的信任危機,當拉把出差事宜告訴妻子時,他并不輕松自在,反而猜忌多疑。他沒有根據認為妻子會嘲笑他,諷刺他。甚至還聯想到妻子嘲弄的表情,然而事實證明,妻子只是問他什么時候走?可是妻子這樣略帶關心的問候,被拉看作為“意外發揮”。妻子作為拉最親近的人,拉都要以極度不信任的態度看待她,可見,人際交往中信任危機的嚴重性。由于信任危機的普遍存在,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刻意拉大,彼此之間的界限也被意劃分人性異化與扭曲的心理內質無意識凸顯出來。實際上,隱藏在信任危機背后的因子是道德良知的匱乏,即精神信仰的缺失。過度追求外在的實際利益,造成攀比心理與嫉妒憎恨心理的延伸,所以,表面看似平靜而溫和的形式主義語言藝術,以及內在順水推舟般的從眾心理,實質上指向人性的弱點:以孤獨為佐料喂養人與人之間信任的流亡。于是,人們在集體共存的大環境中孤獨而落寞的生存,以個體外在虛偽裹挾現實的聲音。

旋渦意象的現實隱喻與精神象征

現代社會城市化快速推進,原先處于落后和慢節奏的鄉村模式逐漸被高屋建瓴的城鎮化趨勢替代,鋼筋水泥等人造材料逐漸將原有生存空間壓縮,人們在密集的高樓大廈之間居住與生活雖然生活條件大為改善,但生存空間卻在不斷縮小,擁擠不堪。另一方面,無數人又甘愿選擇被困在一棟又一棟由金屬構建的房子里,這成為束縛生命意識認知覺醒的一把枷鎖,進去的人出不來,沒有進去的人還在爭先恐后的選擇如何入,完成同質化的目標。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類更容易遺忘自身,更加無意識地成為“普通人”即海德格爾所指的此在的“常人”狀態人們在“常人”的遮蔽中,日漸消散了自身的個別性,并伴隨技術的深入發展而顯得更加的平庸,甚至淪落為“千篇一律”的模樣然而,不論是“常人”,還是“千篇一律”,在本質上都是此在在其生存的過程中被世界所同化,背棄了本真生存狀態,陷入了一種人之異化狀態。武茳虹深刻認識到人類因生存空間的極大受限所表現出來的被迫妥協于生活的本能反應,也深刻把握出個體生命意識的荒蕪與麻木不仁漩渦的特征是可大可小,放大的漩渦足以將周圍的事物吞噬,縮小的漩渦也足夠隱匿行蹤。這與現代社會不可控、個體又無力改變卻可以深刻體會的城鎮化進程如出一轍,所以,武茳虹特意用旋渦意象來隱喻與暗指這一沉重的社會現實。漩渦意象在全文當中共出現五十五次如此密集的出現次數足見這一問題的嚴重性:許多人都在如旋渦一般起伏不定的生存空間中迷失自我,自愿接受漩渦的擺布和玩弄。

旋渦意象似乎具有一種強大的向心力,控制身邊的人進行毫無意義的行為活動,扼殺個體生命本就捉襟見肘的個性靈魂,使個體生命意識變成一件赤條條的工具。人們在僵化的生存空間里孤獨的生活,寂寞的死去,生生割裂掉與他人之間的聯系,沒有了社會人的屬性。問題的所在絕非漩渦意象本身,因為人類生存空間的趨向一直亙古不變,即從生至死,而人類處境也在順境和逆境中來回變換。個體生命的壓抑和無意義只在于生活其中的主體的人的改變,人的思維認知已經將可調控生存空間大小的漩渦意象進行了定型處理而無法脫離出這一認知去擁抱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漩渦意象里難道沒有美的存在嗎?其實武茳虹在文中多次提到沙漠漩渦的美麗迷人,“一層一層精細無比的沙漠結構勝過人類任何精密的儀器,而沙漠暴躁的陰晴不定的脾性,正如宗教里不可測的造物主的神性。”可以說,美是沙漠漩渦意象的本質,但人們卻正好將本質抹殺而僅僅看到它的表象。真相無法被認識,意味著人類生存空間的另一面被深度蒙蔽,這充分表明人類個體對生存空間認知的虛無與空洞,人們只在淺層意義上的生存空間里徘徊不前,將真正象征美的認識遺忘在遙遠的過去。漩渦意象無疑變成了美的墓志銘,這是由生活在社會中的人親手鑄就的空間墳墓。不過,武茳虹并沒有完全抹殺全體人類,在作品當中,他還是塑造了渴望拓展人類生存空間,尋求人類生存未來,解決人類當下所面臨的生存困境的美好形象——沙漠旅人,這一人物形象穿行在廣袤無垠的沙漠之中,沒有選擇退守,沒有選擇滯留,而是一路向前。他像一位孤勇者,雖然前路看不見光明的存在,但內心中仍舊存在關乎美的期許和認知,懷揣著這信仰之光,他們奔赴向前,盡管他們可能面臨因迷失方向而死亡的危險,但是沙漠旅人尋覓真實美的剛毅和果敢,卻使得人格無比高大。武茳虹意在傳達有些東西的存在遠遠比生命更加重要漩渦意象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美的見證者,它以默默無聞的姿態呈現出人類最可貴的精神信仰之光,給予人類生命以光輝燦爛的一筆。可以看出,不同于西方文學作品當中出現的蓋世英雄和富有神性的救世主形象,武茳虹筆下的沙漠旅人依舊以小人物的身份出現,這使得作品人物貼近于日常生活中的個體生命,進而增強了作品真實性、可讀性和藝術感染力:以拉為代表的一類人被反諷為個體生命的沉淪者與淪喪者,以沙漠旅人為代表的一類人被贊許為沖破世俗枷鎖,勇攀生命高峰的覺醒者和突圍者。

因此漩渦意象所象征的人類生存空間大小的不可控,關鍵還是要看行為主體從哪一方面,哪一角度去認識和對待它。因此它并不復雜,更不可怕,只是一位客觀見證者,以客觀的姿態見證與人之間不同的生存選擇,又以美丑互現的外在形式突出強調主體認識的重要性,如果個體生命將生存空間的認識任意淺表化這無異于個體意識異化和壓抑的一面具體化,給人以觸目驚心的感官沖擊。

從嬰兒的感官重塑原來的世界

莫言曾說作家的使命就是要發現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反映,純粹的謳歌和贊頌是掩蓋事實本身的。作為莫言的學生,武茳虹很好繼承了導師的寫作導向,不過武茳虹的小說故事具有較強的寓言性和荒誕性,不像莫言的作品,情節緊湊,人物豐滿,還原現實,她多從單個人的語言行為和群體性的反應來映射和象征現實社會和群體關系。她的語言本身指向一種陌生化,但語言的陌生化沒有超越讀者的接受范圍,較好的被控制在合理的區間。并且,她的進步還表現在將反映現實和謳歌期望加以融合,這使得小說節奏和表現力維持在動態平衡合理區間。《薩耶沙漠》開頭便有對于沙漠的贊美和期許,中間部分的過渡段依舊有對應承接,一直到最后,都在延續這種對沙漠純凈與榮耀的至高贊美。而貫穿起這一贊美的線索或者前提便是嬰兒世界。嬰兒世界是武茳虹給予薩耶沙漠的另一個意象。它被建構在漩渦意象之上,被建立在平凡個體之上嬰兒以其最接近人類初始本能的狀態使得觸及的視野遠離成人世界復雜多變的利益糾紛和爾虞我詐,而看到生存空間原有的“本真境域”。“本真境域”是指“人和世界一體相融”的“世界狀態”,它是純粹的、單樸的,是純真生命同純樸世界的一種本然融合態,此時人和世界是一體不分的,其中沒有概念的介入,也沒有是非、善惡、利弊的干擾,境域化的生命處于一片光明、透明、清澈、和諧的自在和自洽之中,一種自然和本真的歡樂籠罩著一切他既是“嬰兒人”,又是“宇宙人”。一種無我和狂喜的“本真境域感”讓他抵達比平常的愉悅感、自由感、完善感更高的精神之境。

文章內部遍布卡夫卡式的荒誕情節,比如拉的工作需要用純水做實驗,然而穿藍色制服的工作人員卻并沒有交付給他純水,而且告訴他有沒有水都行,只要做實驗就可以;拉明明知道數據本的重要性,也知道旋渦周圍強勁的風可能會吹走數據本,可是拉仍舊抱著這件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這件事可以防范也可以不防范的心態對待,最終導致數據本丟失。武茳虹將現代人無盡的精神困頓以荒誕的事件組合出來,在毫無序列組合安排的事件與事件之間構造人類世界茫然無措的事實真相:形式凌駕于內容之上,表象站在象牙塔尖諷刺真理。事物的合理性只要符合刻板的程序與規則就可以被歸屬在合理的區間。人的生活模式充斥著無目的與無意義,人們對現實中的一切充滿冷漠,又對未來的預設充滿悲觀,如嬰兒般美好純粹的心靈銷聲匿跡,取而代之地是矛盾重重、左右逢源、瞻前顧后的緊張而頗受壓抑的殘破靈魂。然而,變幻莫測的沙漠猶如難以預測的人類生存空間一樣依然存在可以追尋的事物柔軟的沙粒,從宏觀的角度看,它組合成廣袤無垠的沙漠奇觀,生發出一派宏偉雄渾的威武氣勢;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它的顆粒璀璨奪目,美輪美奐,無與倫比。這是身為作家的武茳虹訴諸文本的積極暗示。她想通過嬰兒的世界觀照人們早已固化為死水的世界,在純粹本真的瞳孔里映射完全不同于成人視野的理想世界。

嬰兒代表生命的新生,也代表對眼前世界的重新認識。當一切回歸原點,人們心靈的初始狀態出發懷揣著一顆嬰兒的心去觀照現實,一切都會發生奇妙的改變眼中的社會不會再復雜,也不會有形形色色的外在束縛因素,原先被認為是生活漩渦的地方有了顏色和溫,而那些早先植根心底的折中主義思想也早已經煙消云散,了無痕跡。由此,人們對生存空間這一棘手問題的回應變得簡單,并發現自我的生存空間原來如此廣闊。“生命并不是從海洋中誕生的,生命,生命是從這柔軟溫暖的漩渦里流淌出來的,這里就是原初的亙古的世界”,人們“跪在沙漠里,這柔軟的質地勝過白云”“一望無際的金黃色平坦地漫漫鋪到最遙遠神圣的、神話里經常歌詠的地方”。這無疑寄寓著作者對真善美的呼喚。如果說,折中主義思想是構成漩渦意象的悲悼現實因素,那么嬰兒世界便是消滅漩渦意象的積極理想因子它洋溢著本真回歸的圓滿以及寄寓對真善美的呼喚。 

《薩耶沙漠》用現代主義的手法理性而深刻地再現現代人普遍存在的虛無主義思想模式和根深蒂固的偽價值認同。在這種無意義無目的的折中主義思想的導引下,本應單純的生存空間被附加另類的負擔和危險,充斥著緊張感和壓抑感,進而造成空間模式下的漩渦危機,作家武茳虹敏銳捕捉到這現象,在將它反映在文本當中的同時,也在文中寄寓人們能夠以嬰兒世界的模式去觀照眼前世界的期許這樣原本畸形復雜的現實生存空間認識被純粹的本真凈化找尋到真正意義上的真善美。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亚洲国产在人线播放午夜|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青青操国产在线|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天天看片天天爽_免费播放|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国产亚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 c的你走不了路sb医生| 色台湾色综合网站|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成年免费视频黄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一二三区视频 | jizzjizz护士| 老司机午夜性生免费福利|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内射在线激情一区|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日本理论片2828理论片|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一级毛片无遮挡免费全部| 男男18gay| 娇妻第一次被多p|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日本动漫丝袜腿交榨精漫画|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午夜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天天色天天射天天干|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99re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猫咪免费观看人成网站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