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作家黃世英著《逐夢人生》近日由地質出版社出版發行。
《逐夢人生》重現了一位從新中國“游擊隊員”到中國地質事業的“歌者”的升級歷程。全書涵蓋內容豐富,除黃世英先生親述自1962年參加工作以來的地質工作歷程與文學創作的追夢足跡外,還匯編了國內文學界、影視界相關人士對他藝術里程和作品的多元化評價。
書中展現了一位耄耋之年的作家之路,亦可借此管窺中國地質文學60年的重要史實,值得收藏賞讀。原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原黨組書記、局長孟憲來為此書作序,對黃世英老先生的奉獻精神高度評價。
序
孟憲來
2022年是黃世英同志從事地質文學創作60周年,世英同志被譽為“大山里走出的作家”。他從一位普通的地質隊員,經過不懈的努力,成為國家一級作家、中國金雞獎評委、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評委、全國人文獎評委、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范。
20世紀60年代初,他從吉林中部地區地質中等專業學校畢業后,分配到吉林地質大隊工作,常年從事野外地質勘探,曾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吉林省地質找礦二等功”。他酷愛文學創作,堅持業余創作25年,榮獲了“吉林省業余創作積極分子”稱號。
1982年,孫大光部長到吉林省地礦局視察工作,閱讀了他的地質題材電影劇本《雪山深處》并接見了他,鼓勵他“要堅持電影文學創作,為百萬地質職工寫電影,改變地質行業只有‘一本書、一首歌、一臺戲’地質文化匱乏的局面”。
不久,地質礦產部將他保送到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深造,畢業后又將他調到地質礦產部文學創作室。他調進部里從事專業創作后,時刻牢記大光部長當初的囑托,將自己的創作鏡頭瞄準地質重大找礦鐵項目,跑遍天南海北、山川大地。
當南海首次打出工業油流時,他創作出電影《男兒要遠行》;當西藏羊八井建設世界上第一座高原地熱發電站時,他創作出電影《世界屋脊的太陽》;當地質礦產部在塔里木盆地找到大型油氣田時,他創作出電影《胡楊》;當國家開始進行礦業秩序整頓時,他創作出17集電視連續劇《呼嘯的山野》;當地質部門派出隊伍解決干旱城市飲水難題時,他又創作出電影《中國人》;當國家提出保護耕地時,他又將作家梁守德的中篇小說改編成電影《十八億紅線》。他的影視作品分別榮獲夏衍電影文學獎、鐵人文學獎、百花獎、金雞獎、政府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我國地質題材影片,除了《年青的一代》《李四光》外,幾乎都是出自他的筆下。
他夜以繼日地忘我創作,終于累倒在電腦旁,先后在主動脈、心臟安裝了8個支架。出院后,他又馬不停蹄地奔赴青藏高原采訪,被譽為“拼命三郎”。
當國家新一輪地質大調查開展后,他帶領幾位中青年地質作家,跟隨地質大調查的步伐,走進戈壁、雪山、高原,一走就是12個年頭,創作出《無言的雪山》《青藏勁旅》《生死大營救》《點擊死亡之海》等9部長篇紀實文學。
在我出任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時,請世英同志為國家新一輪地質大調查創作一部新的《年青的一代》電影。他將生死置之度外,曾兩次闖進號稱“死亡之海”的羅布泊,歷時5年創作出電影《生死羅布泊》。在國家新一輪地質大調查收官之年,這部電影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映式,并榮獲夏衍電影文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半個世紀以來,他堅持為地礦系統不斷涌現出的“蕭繼業”們立傳,謳歌“三光榮”精神,用鏡頭抒寫當代中國地質實業“史記”,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地質事業的“歌者”和“歷史書記官”。
2012年,在他從事文學創作50周年之際,時任國土資源部徐紹史部長作出重要批示:“世英同志對地質文學苦心孤詣,對地質事業殫精竭慮,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參加了國土資源部為他專門舉辦的“黃世英從事文學創作50周年紀念座談會”,會上時任常務副部長徐德明親自為他頒發證書、獎杯,授予他“國土資源文學創作杰出貢獻獎”。
這本書是半個世紀以來黃世英同志從事地質文學創作的忠實記錄,有他從事地質文學創作的深情回憶,也有全國報刊發表的關于他文學創作的文章,客觀地記錄了一個著名地質作家的成長歷程,不僅給人啟迪與力量,還具有史料價值。他對年輕一代了解地質、熱愛地質、獻身地質事業,繼承、發揚“三光榮”精神,都是一部難得的教科書。
黃世英堅持60年地質文學創作,他不倦拼搏的人生歷程與取得的輝煌成就,對我們都具有啟示意義,特別是告誡年輕一代:
“人生只要有夢,就會有希望與未來,勇于逐夢,一切皆有可能,夢想就會成真!”(完)
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副主席、詩歌委主任胡紅拴對《逐夢人生》高度評價:
黃世英同志從事專業文學創作三十多年來,創作出三十二部電影文學劇本,其中十六部搬上銀幕。他還創作出版了十二部長篇報告文學、電影、電視作品集。
當我國首次在南海打出工業油流,他創作出電影《男兒要遠行》;當我國在西藏羊八井建設世界上第一座高原地熱電站時,他創作出電影《世界屋脊的太陽》;當沙參二井在塔里木盆地首次鉆出油氣流,他創作出電視電影《胡楊》;當我國地質工作者在羅布泊找到國家急需的特大型鉀鹽礦藏時,他創作出電影《生死羅布泊》;當國家新一輪地質大調查開展后,他帶領四位中青年地質作家創作出五卷本一百萬字的報告文學叢書《勘探隊員之歌》;全國開展礦業秩序大整頓,他走遍天南地北各大礦區,創作出二十集電視連續劇《呼嘯的山野》。
他的作品分別榮獲了寶石獎、鐵人文學獎、百花獎、金雞獎、國家政府獎,他的電影作品曾在日本東京、俄羅斯喀布爾、埃及塞布魯斯等國際電影節上多次獲獎。
半個多世紀來,他被評為“吉林省業余創作積極分子”、北京電影學院建校六十周年“優秀畢業生”、國務院授予他“有特殊貢獻的專家”。他先后被聘為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評委”“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范”等光榮稱號。
黃世英同志用影像與文字形象地記錄了中國近代地質發展史,他被譽為中國地質事業的鐵筆御吏。
一個地質隊員出身的地質作家,他把一生都無私地奉獻給中國地質事業。
《逐夢人生》出版后,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礦產地質室主任、作家李效廣傾情作《歌者與被歌者》。
歌者與被歌者
李效廣
黃世英先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跨界大家。他先是一名地球物理探礦工程師,之后成為國家一級作家和一級編劇,并受聘為中國電影金雞獎和中宣部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當評委。60年里,他發現1處鐵礦,編寫過20余份物探報告、設計或學術論文;他創作了7部舞臺劇,出版13部報告文學與電影劇本集,撰寫了38部電影電視劇本。他的足跡踏遍萬水千山,2次走進號稱“死亡之海”的羅布泊,3次闖進塔克拉瑪干大漠,6次走上青藏高原。在他最近編著出版的回憶錄《逐夢人生》一書中,他親述了自1962年參加工作以來的地質工作歷程與文學創作的追夢足跡,還匯編了國內文學界、影視界相關人士對他藝術里程和作品的多元化評價,比較全面地重現了一位從新中國“游擊隊員”到中國地質事業的“歌者”的升級歷程以及一些里程碑事件。
黃世英喜“從二而終”。他“喜歡山間小溪、林中鳥鳴,喜歡夜晚坐在營地里仰望星空,觀看瞬間劃過的流星,也喜歡雨季里傾聽狂暴雨敲打帳篷粗狂的聲音”,地質夢便縈繞他一生的心頭;他感覺野外地質生活非常浪漫,“懸崖上掛著詩篇”“深山密林里蘊藏著芝麻開門的故事”。于是,他又懷揣了作家之夢。他并沒有喜新而厭舊,他把未來的作家夢筑構在地質事業的道路上。兩種熱情在他青春的內心如熊熊之火開始點燃,啟動了他兩路并行競走的逐夢之旅。
他的人生引擎從此像以鈾礦核動力為能源一般,源源源不絕,他一路狂奔,定力十足。他孜孜以求,勇于堅持,終于在大牛山發現了一條隱伏的礦鐵礦脈;他的三部電影劇本接連被拒,“五年來,連續遭遇‘滑鐵盧’!”,但“慘敗”并沒有令他退縮、把他擊倒,他并沒有“一而再,再則衰,三而竭。”他沒有。他“不認輸,屢敗屢戰”而越戰彌堅。“利用假期自費到西藏羊八井地熱田去補充生活,繼續修改電影劇本”,城堡終被他攻掠而下。他始終初心不改,在于他在與這個世界較量的過程中,他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在與世界互動中,他保持著難得的清醒:世界,我來了,我熱情似火,你卻拒絕了我,無妨,我依然對你一往情深。他內心的熱忱從來沒有過冷卻。“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他認為文學承擔著社會義務。他要求自己“反映時代的激動”,主攻地質題材電影文學創作,把創作鏡頭瞄準國家重大地質工程項目……,書寫中國地質事業的豪邁與輝煌,謳歌地質系統涌現的當代民族脊梁。為地質事業而歌,為改革而歌,為事業中的平民而歌。他有自己的清晰定位,對所做之事充滿信心。他不畏冷嘲諷,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做探路者和開路先鋒。他由此而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人。
黃世英深情而細膩。他垂淚而念革命前輩孫大光,懷念他“永葆本色”“勵精圖治”“地質文化的拓荒者”。
黃世英對虛幻的光環保持著的清醒,“我拿著中組部的介紹信,各地領導都十分重視、支持我的采訪……每逢就餐時會遇到些‘熱情’的干部,要讓我搬到五星級酒店去住,還要請我到外面飯店去吃‘大餐’……慢慢我醒悟過來,原來問題出在我用餐的桌簽上:‘中組部1人’。”招牌帶著光環效應,他堅持撤掉了桌簽。
黃世英文字中也深含“全部的真誠與良知”,感染著他人。他為人而歌,而文學界和影視界的翹楚和同行亦為他而歌。書中匯編了25篇全國各地報刊中登載過的關于他的印象與評價,贊頌他“踏遍青山人未老”“中國地質事業的歌者”“用生命沖刺承諾”“我們對他只能是深深的敬意”。書中還收集了對他作品的24篇評論文章。
《逐夢人生》有一種巨大的能量,閱讀中仿佛看見作者滿格的能量包。他為自己選擇的夢想不知疲倦地付出著,即便“在主動脈、心臟安裝了8個支架”后依然如此。
黃世英先生在創作《國家新執法官》劇本時,采訪“總計千余人、記錄了30余萬字的采訪筆記”。我相信這是他的另一筆巨大寶貴財富,值得擇機挖掘。
充滿激情地創作六十年,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這是一位耄耋之年的大家之路,亦可借此管窺中國地質文學60年很多重要史實,值得一讀。
黃世英主要作品一覽表
電影電視劇本 (39部)
1977年:《地久天長》
1978年∶《高原明珠》
1979年∶《湍流中的愛情》
1980年∶《西藏往事》
1981年∶《雪山深處》
1982年∶《西天旅行》
1983年∶《大森林歷險記》
1984年∶《五個孩子與一條狗》
1985年∶《天涯孤旅》
1987年∶《男兒要遠行》
1987年∶《特異孿生人》《飛旋世界》
1988年∶《魔力》
1990年∶《世界屋脊的太陽》
1991年∶《中國人》
1993年∶《生存試驗》
1994年∶《南中國1994》
1995年∶《歸國留學生》
1996年∶《西部伊甸園》《胡楊》
1997年∶《心橋》
1998年∶《特區市府內參》
1999年:《市長熱線》《福兮禍兮》
2000年:《夏月》
2001年:《八面來風》
2002年:《呼嘯的山野》
2003年:《鄂倫春童話》
2004年:《生死大峽谷》
2005年:《大東巴的女兒》
2007年; 《一座城市兩個女孩》
2009年:《椰島之戀》
2010年:《十八億紅線》
2011年:《生死羅布泊》
2012年:《青春作伴好還鄉》
2013年:《女狼人》
2015年:《北緯十八度的愛》
2018年:《清明上河圖》
2019年:《打工皇帝還鄉》
2020年: 《國花的故事》
舞臺劇本:(7部)
1.踏遍青山(四幕話劇)
2.大江東去(五場話劇)
3.冰雪封山之前(無場次話劇)
4.挺進老虎溝 (無場次話劇)
5.搬家(獨幕話劇)
6.報礦(獨幕話劇)
7.深山探寶(小歌劇)
出版書籍:(12部)
1.西天旅行(電影劇本集)
2.世界屋脊的太陽(電影劇本集)
3.被盜的家園(長篇電視劇)
4.第三種忠誠 (長篇電視劇)
5.地球村規則 (電影劇本集)
6.地球第三極之戀(報告文學集)
7.青藏勁旅(長篇報告文學)
8.生死大營救(長篇報告文學)
9.無言雪山(報告文學集)
10.世英電影劇作選
11.黃世英電影新作選
12.黃世英文集(4卷)
黃世英藝術檔案
黃世英,國家一級作家,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高級編劇研究生班,原國土資源部文學創作室主任、國土資源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河北省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文學學會委員、中國電影文學副秘書長;中宣部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評委、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全國人文獎評委;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勞模。曾分別榮獲國家政府獎、金雞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夏衍電影文學獎、鐵人文學獎和日本東京“福祉獎”、俄羅斯阿穆爾之秋電影節獎、埃及—塞浦路斯國際電影節3項獎。
上一篇:中國自然資源作家網“會員原創”欄目編輯老師文采(二)
下一篇:盛夏贛南別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