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桂走廊的南端,有浩瀚蒼翠的原始森林,有激流奔騰的溪泉瀑布,有雄奇險峻的峰巒幽谷,和天下奇絕的高山梯田。聞名遐邇的桂林山水便輕巧靈動地臥在其中。
桂林山水這個詞條,幾乎包含了它的所有信息:方向、氣質、風韻以及環境,最大限度地顯現出了文字的內含。這四個字,像一條路,通向著名的兩江四湖。
我酷愛行走,酷愛山水,對山水的熱愛是埋在我身體深處的遺傳基因,與后天的教育沒有太大關系。文人墨客更擅長表達,比如“桂林山水奇八九,獨秀峰尤冠其首。”“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span>
還有我們從小就背誦過的語文課本上的《桂林山水》。要知道,生于北方平原腹地的小村子里的我來說,桂林山水暫且不提,哪怕只是一個小山包,一汪小方塘,都是讓我覺得神秘神往的。
我沒有見過山,不知道山上長不長樹,長什么樣的樹。我沒有劃過船,不知道船在水里,人在船上的感覺美不美。
那時我心中的桂林是電視中的水墨畫,“山青、水秀,洞奇”也只是憑著我有限的想象來化解。
多年后,我第一次看到的山,是北方的白石山,是香山。是大興安嶺,是西部的華山,是六盤山。我一直沒有見過桂林的山、水,和人。
我期待著有一個合適的、悠閑的機會,來完成這個夢想,來和天堂般的桂林親近。
說實話,第一眼看到桂林山水,還是和心中的水墨畫有一點小小的距離的。在心中放得太久太久的東西,一旦出現在現實中,總歸是有點差距的。
但不妨礙我盡興地玩。
我拍了很多張照片,留作紀念。其中一張,是我刻意按照新版人民幣20元的背面,站在特定的位置上拍的,可以說這是一張囊括了落日、遠山、晚霞和輕波的照片,頗具現代風,也頗具懷舊風。我想:看到這張照片,就會想起在廣西的這座城市,想起這里的山這里的水這里的人。
桂林也開始在大張旗鼓地辦旅游節。天生麗質是其中一個原因,沒有辦法,盛名總是會遠播的,游客如云也只是時間的問題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我多希望這里經濟和古樸雙雙并存。從心里我是不希望越來越多的人來桂林,來打擾我心中的圣殿,因為我怕人一多,攪了桂林自然山水的靜謐和安寧,壞了桂林的古風樸趣。想歸想,誰不希望自己喜愛的地方繁榮昌盛呢。
在遇龍河上,手搖竹筏漂流,體驗不一樣的感覺。河面上白鷺低飛,竹筏徐行,真的是在小時候聯想的畫卷中了!
我留出一天的時間訪古鎮。桂林的興坪古鎮開發得有些不像樣子。哪里不是這樣呢?麗江、同里、徽州都在失去原本老的味道。作家呂新說:很多以“老”字做前綴的名字或形容詞,其包含和輻射的氣息多少令人踟躕。
這樣惋惜的時候,眼前的桂林不真實起來,色彩匯集在河面,漁舟唱晚,半岸清山向斜陽。
從竹筏下來,見江邊一家茶館,上寫:畫山茶道。房子青石黛瓦,像隱者的故居。玩累了時看到這樣一處幽靜地界,如同遇到了故人。一輛冀牌照的房車正停在茶館一側,是我家鄉的同道中人嗎?我又仔細看了看牌照,輕輕笑了。
茶館不大,旁邊種有小片茶樹,茶樹不高,兩米有余,樹枝蔥綠而細膩,交錯著伸展。我想茶館里泡的茶就是摘自這些葉子所焙制的吧。
茶館中傳出叮當叮當的聲音,透出民間的原始音響,叮當叮當,遙遠而切近,堅實而隱秘,如同心跳,如同冬夜的薄雪。
來一趟畢竟不容易,我想帶點值得紀念的東西回去。問茶館老板,此地有什么特色的東西可以留作紀念?老板停下忙著的手,看著外面的人流說:帶回一瓶這里的水即可。我頓時一驚,多看了老板一眼,“取一瓢飲”,這個古樸的地方老舊的底子還在,仍然蘊含著古風啊。
無邊的水漫過,直把這一方勝景,漶漫成地老天荒的模樣。此刻,安靜是最好的音樂,置身于此,這樣的靜是最好的放松。
你可以坐筏賞景,也可以垂釣,累了只管吃一吃這里的美食,不管價格,不議紅塵,紅塵卻給我們很多的驚喜與收獲。
這是平常日子里得到的最珍貴的禮物。地處幽靜地,常年清泉滋潤,無處不在的花草,還有能有福到此坐下呷茶品茗的異鄉客。
走進茶館邊上的花叢。就在這時,一件奇妙的事情發生了,我看見一只從未見過的飛蟲,帶著人間所沒有的顏色,在花叢中翩躚,翅膀半透明,帶些光斑,這種難以置信的美,讓人顫栗。這是風的驕子,仿佛專門為了我,神秘地出現。
當然,像我這樣能遠行千里來看心心念念的桂林山水,畢竟不能成為日常。雜蕪的生活中,不妨記著彎下腰來,嗅一嗅小區樓下或者路旁的花草,或是簡單到買一只老鴨,回家煲上個把小時,讓香味滿足日漸癟瘦的味蕾,或是在雜事俱收的夜晚,立陽臺,看一看生活的城市燈火明滅閃爍,仰頭看一下天空的繁星,吹一吹晚風。美麗的山水,如今越來越成為城市邊緣的裝飾。因此,我們每一次接近山水,與它的距離,還不是空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在山水間徜徉,思維活動會趨于停止,大腦會處于空白狀態,只有五官最為忙碌,這時的主要工作是看聽和呼吸,還有聞。
我們成日忙忙碌碌,追名逐利,走得太遠,甚至忘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于茫茫世間,匆匆行程中,放慢腳步,欣賞路邊的風景,品品茶,聊聊天,聽一聽靈魂的聲音,于山水間野游尋勝,這何曾不是一種唯美而有意義的生活。
多年后,在我經歷的成千個日子中,那個在桂林山水中游走的午后,那個在茶館中休憩的美妙時光隨時可辨,還有那只神化般的飛蟲,就像書中的一個夾頁,我隨手就可以抽取到。
寫下這些文字,我的內心是緊張的,我怕我心中的山水從我的筆下流失。文字表達畢竟有限,閉嘴,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基于這樣的考慮,我對桂林山水進行的描述全部從略。但是,我仍要堅持我看到的事實:桂林的水是適合陶性情的,不僅是水,還有山、樹、古鎮、年代,還有人。
一方水土一方人,這么好的山水樹木,人能差到哪里去。桂林山水修改了許多事物的物理屬性,它們有自己的真理,自己的邏輯,它們改變了我們與之親近的方式。簡單來,愉快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