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22年8月,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會員張立新的第一部散文集《燈火可親》,由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散文60篇(含后記1篇),二十萬字,分“吟唱·婉約”“光陰·深處”“遠方·背影”“開卷·若思”“春暉·寸草”五輯。全部篇目均發(fā)表于《太湖》《作家天地》《中國自然資源報》《中國文化報》《甘肅日報》等省部級以上報刊。
依作者所言,“時光有痕,且歌且憶,生命才不至于孤單和無助”。我們遇過的人,走過的路,經(jīng)過的事,讀過的書,如果回味起來,都像閃著微光的燈火,即使微弱,也有著溫暖、悠遠的溫度和亮度。書中的篇目,大多文字精短,情感細膩,飽含善良與純粹,追憶與觸摸。時光的痕跡,生命的亮點,像鳥鳴婉轉(zhuǎn),似草木萌發(fā),輕松易讀,又余韻悠長。
張立新,甘肅臨洮人。作品散發(fā)于《大地文學》《散文選刊》《青海湖》《北方作家》《太湖》《讀者》《躬耕》《中國自然資源報》《甘肅日報》等報刊,并收錄于《大地行吟》《九十年代回憶錄》《三江源·玉樹篇章》《中國自然資源散文雙年選》等文集。系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525”計劃重點培養(yǎng)作家之一。
貳
2022年10月,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邱昭山的長篇報告文學《熔巖——探訪紅色高密》由青島出版社出版。
該書是以展現(xiàn)和反映山東高密這樣一個在中國北方具有標本意義的縣市,從大革命時期到新中國建立初期30年間波瀾壯闊、不懈奮斗的紅色歷程為主體的第一部全景式長篇報告文學。全書約40萬字,包括“英烈高風”“甲光向日”“堡壘柱天”“泉流嗚咽”四章,在將口述史料和文獻資料有機結(jié)合的基礎上,重點選取和描寫了高密黨組織的創(chuàng)建者傅書堂、有“虎將”之譽的夏侯蘇民、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爆炸英雄”王德順、抗美援朝時期的“特等功臣”單際友和老縣委書記、老縣長、老黨員、老戰(zhàn)士、老民兵、老婦救會干部等典型人物50余人,以及老縣委駐地、堡壘村多處,從黨史人物、革命事件、紅色堡壘三個維度進行講述,既有宏大敘事、黨史敘事,又適度采用平民視角、著力刻畫個人記憶,并適當運用鄉(xiāng)土語言,有著一定的歷史深度和厚度、較強的文學可讀性和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有專家稱:“這是一部生動的、接地氣的地方黨史學習教育活教材。”
邱昭山,筆名青河,山東高密人,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詩文刊發(fā)于《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青年報》《中國藝術報》《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作品與爭鳴》《時代文學》《山東文學》《紅豆》《齊魯師范學院學報》《青海湖》《當代小說》《雜文選刊》等30多家報刊,出版《昭山詩選》《雪泥鴻爪》《微光集》《劉墉》等書,有詩作入選一些年度選本,獲得第三屆“相約北京”全國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濰坊市重點文藝作品扶持等獎項,被授予首屆紅高粱文學之星等稱號。
叁
散文集《試燈與踏雪》精選了作者近十年來的優(yōu)秀散文稿件。共兩輯。第一輯“巳時清風”偏重以空靈的語言抒寫時光歲月和生命的獨特體驗,清風明月,一草一花,寒暑往來,四時更迭都在文字的氣韻里,有人間煙火,有心靈探尋,有生活滋味。語言有線條,文字起伏有致。第二輯“一程山水”偏重以獨特的視角,穿越古今,展現(xiàn)特定歷史文化地域下的隴南山水人文,傾注個體情懷,文字里滲透著綿延厚重的歷史。在自然的行走中追根溯源,展示人和山水的相互關照,敘寫個體生命體驗中的山水樣貌和人文情懷。
呂敏訥,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協(xié)簽約作家,魯迅文學院自然資源系統(tǒng)作家研修班學員,西和縣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近年來散文作品見于《散文》《散文海外版》《時代文學》《野草》《朔方》《飛天》《湖南文學》《散文百家》《牡丹》《延河》《散文選刊》等,有作品入選《中國自然資源散文雙年選》《中國年度散文詩》等年選,散文編入中學語文考試題。獲徐霞客詩歌散文獎。著有散文集《傾斜的瓦屋》《試燈與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