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大國大民》讀后感
吳淑燕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域文化一直是人們樂此不疲的話題。所以當朋友向我推薦王志綱的《大國大民》這本描寫地域的書時,從小生活在地質大院里的我就特別感興趣。
記得當年我們地質大院里叔叔阿姨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全國各地,口音飲食都很不一樣。隔壁的阿姨是湖南人,再隔壁的奶奶是遼寧人,弟弟調皮會學鄰居叔叔的湖南口音說話,遼寧奶奶會在夏夜納涼時跟我們講北方高梁地里的鬼故事。我們家是以面食為主,媽媽不會包粽子只會包餃子,每到飯點,我和弟弟一看家里吃面食就抗議,每每看著別人家孩子碗里的螺絲泥鰍,悄悄咽口水……打開書,我首先想找自己出生地的章節讀起,想通過作者的描述去了解自己的家鄉,書中沒有江蘇的章節,略有些失望,再仔細閱讀序和目錄,王志綱是選擇了中國在數千年間特色各異的幾個重點區域來進行講述的。
想到前陣子歌手楊丞琳在鄭州的一場演唱會上,在與觀眾互動的環節中,提到“河南人愛騙人”,一時引發全網熱議并登上熱搜。暫不說楊丞琳作為公眾人物,在公共場所直接發出這樣地域黑的言論實屬不當。其實我們身邊也有人多多少少受到過地域黑的困擾。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參加工會組織的讀書分享會,有個地勘院的女生侃侃而談自己讀張愛玲作品的感受,姑娘普通話很標準,聲音很好聽。會后,有人問姑娘是哪里人,姑娘說是北方人。后又追問了一句“北方哪里的?”她忸怩了一會兒說“河南人”。我明白姑娘的困擾。但在我看來地域黑是一個無聊的話題,是因為地域環境不同,缺少了解,以偏概全的說法。
于是選擇從河南這個章節開始讀起。王志綱沒有回避問題,目錄里的簡序說,河南的問題也是民族性的深刻體現與濃縮。河南是中國的胎記。作者很接地氣,從河南的特色飲食說起,毛尖、燴面、胡辣湯其實說的還是作者對河南的印象逐步了解和加深,從對信陽毛尖的好感到百吃不厭的燴面到最后寫到,五味雜陳、苦辣酸甜的胡辣湯里,熬著一部千年河南史。接下來的章節中寫到了河南的地理環境、歷史淵源、文風民俗以及歷史名人等,文中也提到了河南人遭遇的地域黑,并給出了解讀。“近年來,河南的發展走上快車道,中國也在快速地崛起,就連河南人面對的地域黑,和中國人面對的地域黑都如出一轍:損人不利己的精明,自以為是的保守,骨子里的愚昧……無論說好說歹,不管優點缺點,河南就是中國的縮影。”王志綱對河南的解讀敢于面對不足,直面問題,讓人贊同的同時也引發進一步的思考。
成長、工作生活都在江西,于是第二個我選讀了江西章節,王志綱以格局入手,從“吳頭楚尾,粵戶閩庭;豫章故郡,客家搖籃;江西風華,東南樞紐;舊時代的殘黨; 新時代的船票”五個章節的小標題可以看出正如作者所說,他從小到大對江西的感情都很特別。對江西的地理歷史人文以及局限,都解讀得很深刻。特別是他還深度參與到城市規劃中去,智綱智庫對景德鎮準確定位,精準打造陶溪川,使陶溪川一躍成了千年瓷都景德鎮的新地標,可以說是中國最成功的文創園區之一。
我曾經在夜色中走進陶溪川文創街區,煙囪、老廠房用燈光勾勒出優美的金色線條,胡桃里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年輕人在老煙囪下的廣場唱歌,音樂充滿青春活力,引得人群駐足觀看。還有各色的陶瓷藝術品小擺攤,不下幾百個,各種富于創意的陶瓷,造型各異,色彩繽紛,讓人流連忘返。正如書中所說,如今的陶溪川已經成了名聲傳遍全國的網紅文創園區,以及世界陶瓷藝術的超級展示平臺。準確的城市發展定位助力陶溪川成為景德鎮發展城市旅游的新名片。可以說這也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一個極好的案例。
這讓我敬佩的同時對王志綱先生的個人履歷產生了興趣。
從王志綱先生的個人履歷來看,從1985年開始,王志綱擔任新華社記者長達十年,深度參與了廣東乃至中國對外開放和市場化探索的關鍵過程。因采寫《中國走勢采訪錄》,受到中央決策層的高度重視,被邀請進中南海匯報。鄧小平第二次南巡時,受命陪伴新華社社長穆青,沿鄧小平南巡路線同步采訪,寫下《風帆起珠江》《珠江三角洲啟示錄》等重大新聞作品,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1994年,有感于中國將要真正的走向市場經濟,走向深度的改革開放,走向全球一體化。王志綱正式下海,創立了王志綱工作室,即后來的智綱智庫,也從此開啟了他的戰略咨詢生涯。由于工作性質和個人性格使然,幾十年間,王志綱足跡遍布海內外。知識儲備加上作者的經歷見識,可以說是這樣的經歷為他解讀中國做了最充分的資料準備。
再看書中對陜西、山西、山東、浙江、湖南、湖北、貴州、東北、潮汕以及大灣區的解讀深入而真誠,充滿了朝氣和生活味兒。一碗老湯話陜西;中西方文化融合紐帶的山西;“孔孟之道”和“水滸遺風”表現頗濃的山東;曾經無比輝煌而今落寞的安徽;備受上帝鐘愛的浙江;顛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湖南;號稱中國丹田的湖北;造化天成的巴蜀雙城記;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天翻地覆,王車易位的貴州;敢愛敢恨、敢作敢當、率性而為的東北;地域文化氣息最濃的潮汕;前世今生、艱難突圍與新生的大灣區。中國實在是太大了!不論是從歷史角度,還是從地域角度,亦或是人文角度,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長河中遺留下來的文化瑰寶太豐富了,真是隨處可見。
借鑒歷史,順應潮流,合理規劃,而后完成文化傳承。用書中一句話概括就是,對于中國來說,與其說是一個民族,不如說是一種文化。在我看來,地域文化其實就是地域加文化,合起來就是故鄉,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部分。無論身處何方,無論貧窮富有,我們都有生命的源泉,我們都有心靈的寄托……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中國”
上一篇:大唐詩意三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