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年陽歷七月二十日,應中國自然資源作家濰坊文學志愿服務隊之邀,去昌邑市柳疃鎮青阜村參加采風活動。
我對這次采風活動充滿著期待,一是去看看聞名齊魯的青阜村,是怎樣將荒灘變為綠洲的?二是順便了解一下昌邑柳疃鎮的千年絲綢,因為壽光市境內的古紀國就與昌邑柳疃的絲綢有密切關連。昌邑古稱鄑邑,屬于古己國領地,春秋時期正是因為盛產絲綢,己國國號才將“己”改為“紀”,國號一直延續到春秋末期。
冒著大雨,我與邱家興、李春生、劉曉東三人從壽光出發,行駛了一個多小時的路程,上午9時就到達了聞名遐邇的青阜村。與昌邑、寒亭、昌樂、奎文的老師們寒暄后,參加座談會,聽領導和講解員介紹、冒雨參觀。
青阜農業綜合體位于昌邑市柳疃鎮北部,是一家專業從事農業生產服務經營的新型現代農業發展綜合體。目前15個村莊共流轉托管土地10.2萬畝,成為山東省土地規模最大、機械化水平先進、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的現代農業項目,成功探索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青阜路徑”……以黨建為統領,推進“社村企共建”。成立青阜農業鄉村振興示范區黨委,探索組建“1+X+N”的“村企社”共建模式,首批吸納10家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和3家專業化農業合作社。青阜村獲評“全國文明村”。
座談會結束后,大家步入青阜村村史館,聆聽講解員介紹:青阜村原名青埠村,因村中有一東西走向半里長、高于地平面三尺、寬約二丈的土埠而得名,明朝末期改名為青阜村,寓“物阜民豐”之意。古老的青阜村距離海邊僅二十公里,一直是一個以鹽漁為主的傳統村落,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村莊周圍還是一片一望無際的鹽堿灘,通過幾代人拓荒牛一樣不懈努力,對鹽灘地劃方治理,通過淡水灌溉、種植苜蓿等方式進一步改良土壤,滄海變成了桑田。治理之初,也異常艱辛。萬事開頭難,水是萬物之源,缺水是鹽堿地治理難的主要障礙,為解決這個難題,多方籌集資金,投巨資建立了一套水利系統,鋪設地下管道,將20公里外清凌凌的濰河水引入村子,同時配套修建了47座蓄水庫和許多灣塘,做到了旱能澆、澇能排,雨能蓄,綜合蓄水能力達到800萬立方米,解決了鹽堿地改良的關鍵問題,糧食畝產從原來的不足500斤逐年遞增到2700斤。如今的青阜農業綜合體,正值青春。管理者致力打造現代農業,配套農機建設。花2個億購置了大型拖拉機、智能配備機、植保無人機國內外先進機械裝備 400余臺套,還有4臺糧食烘干塔,日烘干能力達到1800噸,綜合儲糧能力達到1.7億斤……管理者立足長遠,重視發展現代循環農業,配套建設了肉牛場、奶牛場,牲畜總存欄量突破10000頭,通過飼養牲畜,積肥還田,改良鹽堿地,提高了糧食產量。終將曾經顆粒無收的荒灘變成了如今生機盎然的江北水鄉、天下糧倉……在琳瑯滿目的村史館展室內,也展示著柔順宛軟、光滑明亮的柳疃絲綢。昌邑柳疃生產絲綢的歷史始于紀國時代的春秋時期已無從考證。有史料可查,在清末民初,昌邑綢商遍布全國已成事實,僅在北平的昌邑綢布商號就有100余家,約占北平全部綢布商號的三分之一,“天有信綢緞店”在北平赫赫有名。如今,在村史館展室內展示的“柳疃”牌絲制品已成為山東省著名的“山東手造”品牌。
參觀完村史館,采風的文友們又興致勃勃參觀了青阜田園綜合體。冒著毛毛細雨,沿著廊道,走進一望無際的萬畝田園。
如果說壽光的田園是一片銀色的世界,那么,柳疃青阜田園綜合體就是綠色的海洋。這片田園,像大海一樣寬闊平坦,綠浪翻滾。又像是大自然揮毫潑墨的油畫巨作。這幅巨作,以遼闊的天空為背景,以廣袤的大地為底色,是丹青妙手,揮舞巨筆,一氣呵成。目光由遠及近,不遠處的那片玉米地,宛如綠色海洋,波瀾壯闊地鋪展開來。它們整齊排列,猶如接受檢閱的戰士,英姿颯爽,精神飽滿。微風吹過嘩啦啦作響,像是在鼓掌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
廊道兩側是大片稻田,透雨過后,每株稻秧苗愈發嫩綠,葉片細長柔軟,清晰的脈絡,是大自然精雕細刻的杰作,滿蘊生命的力量。雨絲飄落在葉片上,綠色愈發明艷。它們彼此相依,共同生長,片片葉子奮力伸展,擁抱著陽光雨露與清新空氣。
這片生長在北方的稻秧,充滿生機與希望,是大地的珍寶,承載著人們對豐收的熱切期盼。在這綠色海洋中,能預見那沉甸甸成熟的稻子,即將成為餐桌上的美食。此時,不禁想起宋朝愛國詩人辛棄疾: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著名詩句。
走不多遠,一處荷花池就出現在視野里,池中荷葉繁茂葳蕤,一支支蓮蓬亭亭玉立在池中央,清新脫俗,高雅別致。荷葉上的雨珠如同珍珠般晶瑩剔透,荷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雨珠也輕輕響動,如同演奏一曲優美的樂章。
據導游講:村里在蓄水塘里種了荷花,用來美化環境,在荷塘田園間修了廊道。昔日荒灘變成生態綠洲,一道靚麗的田園景觀吸引了大批游客,來釣魚觀光的游客逐年增多。為了適應游客觀光,青阜田園綜合體先后建設了“稻香漁歌”“豐收壇”“稻香荷清”“荷塘月色”“青鳥湖”等人文景觀,每個景觀都精心打造,符合主題,栩栩如生。同步完善基礎設施,不斷美化自然旅游環境。
猛然抬頭,一個耀眼的大舞臺就搭建在田園中,上面大字寫著:青阜大田劇場。據介紹,2021年濰坊市中國農民豐收節就在這里成功舉辦。文友們在舞臺上合影留念。
青阜農業綜合體的創業者和管理者們,依著堅強的信仰和堅韌的毅力,執著于現代農業,在這片土地上播撒著希望,收獲著夢想,祝愿明天會更加美好!
上一篇:濰坊自然資源作家文學志愿服務隊柳疃采風作品:青阜小記
下一篇:致敬水稻